首页 百科知识 围棋棋谱落子定位方法

围棋棋谱落子定位方法

时间:2024-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围棋起源于中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根据“尧造围棋”的传说,围棋的棋盘与棋石也出现于这一时代,与占卜的早期理论基础河图与洛书似乎有一定的关联性。围棋的原始行棋过程是符合这些原则的。狭义的双活指的是现代围棋中的双活,即有公气的双活;广义的双活指的是现代围棋中双方的双眼活棋,即无公气的双活。为了节省篇幅,该围棋原始行棋过程是一个在九路棋盘上的行棋过程,是计算机程序根据以上四句十六字规则模拟的。

4.1 围棋起源

围棋起源于中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围棋起源的时间一定早于文字,否则就应有相应的文字来记录围棋的起源了。现在我们只有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可以参考了。传说中,围棋是中国古代圣王尧舜(约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24世纪)所创造的。西晋张华在《博物志》记载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如果围棋的确是尧舜所创造的,那么现在只留有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那时并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文字,也就不可能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现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至少晚于尧舜时代10个世纪,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商代王室占卜记事。

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占卜早已成为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重要活动,其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占卜的早期理论基础之一是河图与洛书,如图4.1所示。虽然关于河图和洛书的出处传说不一,但公认的是,在中国古代圣王大禹治水时代(约公元前23世纪),河图与洛书已经存在了。

img35

图4.1 河图与洛书

根据“尧造围棋”的传说,围棋的棋盘与棋石也出现于这一时代,与占卜的早期理论基础河图与洛书似乎有一定的关联性。根据围棋大师吴清源的理解,“围棋发祥之初并不是为争夺胜负,而是为了观测天文。在尚无文字的时代,棋盘与棋石只是观测天体运行、占卜阴阳的工具。”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九段也同意吴清源关于围棋最早是占卜工具的这个观点,并进一步阐述说:“围棋……(的)发明……肯定跟八卦、周易有关系。……所以传说尧发明了围棋是有这个道理的,他用占卜的工具发明了围棋。”

如果能够接受围棋起源于天体运行的观测和阴阳的占卜,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围棋的原始意义本与博弈胜负无关了。围棋行棋过程反映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按照阴阳占卜的思想,我们可以把围棋的原始意义及其原始行棋过程概括为以下四句十六字:

棋始有道

阴阳互长

生死于气

气尽棋终

我们下面分别讨论和解释这四句十六字。

(1)棋始有道

从广义上讲,道指的是物理世界的原则,既包括天体运行的规律,也包括阴阳演变的法则。围棋的原始行棋过程是符合这些原则的。从狭义上讲,道即是广义物理原则在围棋上的具体体现,即围棋棋盘。《敦煌棋经》有如下记载:“棋有三百一十六道[1],故周天之度数。”行棋初始,棋盘为空。

(2)阴阳互长

黑白双方在棋盘上轮流落子,落下之子在棋盘上不能再移动,因此,《敦煌棋经》有“下子之法,不许再移”之说。黑子和白子分别代表了世界上的阴阳,黑白双方轮流落子并改变棋盘状态的过程就代表了阴阳之间互长和互克的发展过程。在阴阳互长和互克的过程中,黑白双方在棋盘上轮流落子是其先决条件。换句话讲,没有黑白双方轮流落子,阴阳的互长和互克过程也就不存在了。[2]此处值得指出的是,白方代表阴阳中的阳,是在初始棋盘上先落子的一方;黑方代表阴阳中的阴,是在初始棋盘上后落子的一方。

(3)生死于气

无论阴阳,生存在棋盘上的先决条件取决于有气,有气则生,无气则亡。具体来讲,落在棋盘上的子,如果使对方的子没气,则提去对方没气之子;否则,如果使己方的子没气,则提去己方没气之子,即自杀。很明显,自杀并不违背“生死于气”这个原则,因此也是允许出现在围棋的原始行棋过程中的。[3]

(4)气尽棋终

当行棋一方无法落子时,围棋的行棋过程即结束了,这就是“气尽棋终”这个原则。换句话讲,围棋的行棋过程会根据“阴阳互长”和“生死于气”这两个原则一直进行下去,直至一方无法落子。一方无法落子的情况指的是轮到该方落子,但棋盘上所有的空点都是对方的眼。因此,围棋的原始行棋过程,不是阴完全战胜阳的过程,就是阳完全战胜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狭义和广义的双活都是不存在的。狭义的双活指的是现代围棋中的双活,即有公气的双活;广义的双活指的是现代围棋中双方的双眼活棋,即无公气的双活。总之,围棋的原始行棋是个关于“气”演化过程,而不是关于“地域”的博弈过程。此处需要指出的是,“气尽棋终”这个结果总是可以达到的,因此,行棋过程总是可以结束的。

下面,我们用实例描述一个完整的围棋原始行棋过程。为了节省篇幅,该围棋原始行棋过程是一个在九路棋盘上的行棋过程,是计算机程序根据以上四句十六字规则模拟的。如图4.2所示显示了该围棋原始行棋过程。其中图4.2(e)、图4.2(f)、图4.2(g)、图4.2(h)、图4.2(i)、图4.2(j)和图4.2(k)中的棋子标号1~39分别代表完整行棋过程里的棋子标号101~139。从这个行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①图4.2(a)的白1是初始空棋盘上的第一个落子;②然后黑白轮流落子至图4.2(k)所显示的终局,中间没有“虚手”;③图4.2(b)中的黑72、图4.2(e)中的黑4、图4.2(f)中的黑12、图4.2(g)中的黑16、图4.2(i)中的黑32和图4.2(j)中的黑38均是自杀;④图4.2(k)中的白39后,棋盘上所有空点都是白的眼,黑棋已无法落子,即为终盘;⑤在本次行棋过程中,棋盘共有81个点,黑白双方共落子139次。

img36

图4.2 围棋的原始行棋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