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芝麻枯萎病

芝麻枯萎病

时间:2024-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芝麻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病株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萎蔫,最后脱落,茎上病斑褐色、长条形,潮湿时斑上出现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在芝麻生长季节,病菌通过根毛、根尖和伤口侵入,经导管向上蔓延至茎、叶、巍果和种子。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0℃。瘠薄地、连作地发发病重;芝麻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1.分布与为害 河南、湖北、江西等地芝麻主要产区发生较重,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生。对芝麻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本病由芝麻尖镰孢菌(Fusarium vasinfectiumvar. oxysporumSchlecht)真菌所引起。为害芝麻。

2.症状 幼苗根部腐烂,幼苗枯死;成株根系受害时,往往限于半边或部分根系,并沿茎向上扩展蔓延,使相应的半边植株上叶片先变黄,后枯萎,叶片上也常半侧维管束受害,而呈半边黄的症状。病株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萎蔫,最后脱落,茎上病斑褐色、长条形,潮湿时斑上出现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横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病株上蒴果早熟而裂,种子瘦秕。

3.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株残体内或种子内外越冬。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可以存活多年。在芝麻生长季节,病菌通过根毛、根尖和伤口侵入,经导管向上蔓延至茎、叶、巍果和种子。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0℃。瘠薄地、连作地发发病重;芝麻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4.防治技术

农业措施:严重发病地块与禾谷类作物轮作4~5年;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发病来源;选用抗病品种。

②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用51~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5%硫酸铜溶液浸种30分钟。

③防治地下虫: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减少虫伤,可减轻病害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