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芝麻青枯病

芝麻青枯病

时间:2024-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病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蒴果不能成熟,产量损失很大。病菌从根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扩展蔓延到维管束组织。土温25~30℃时发病最重,地势低洼积水,发病也重,特别在暴风雨后骤晴病情发展最快。

1.分布与为害 湖北、江西、广西、四川等南方芝麻产区,以及北方的河南、甘肃等地都有发生,其中以湖北、江西发病较重,发病率可达40%以上。本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细菌所引起。发病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蒴果不能成熟,产量损失很大。除为害芝麻外,还为害烟草、茄子、番茄马铃薯、萝卜等作物。

2.症状 芝麻植株染病后,初在茎秆上出现暗绿色斑块,后变为黑褐色条斑,顶梢上常有2~3个梭形溃疡状裂缝,起初植株顶端萎蔫,后下部叶片萎凋,呈失水状,发病轻时夜间尚可恢复,几天后不再复原,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不久蔓延至髓部,出现空洞,湿度大时有菌脓溢出,逐渐形成漆黑色晶亮的颗粒,病根变成褐色,细根腐烂。病株的叶脉出现墨绿色条斑,纵横交叉呈网状,对光观察呈透明油浸状,叶背的脉纹呈黄色波浪形扭曲突起,后病叶褶皱或变褐枯死。蒴果初呈水浸状病斑,后也变为深褐色条斑,蒴果瘦瘪,种子小不能发芽。

3.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3~5年。病菌从根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扩展蔓延到维管束组织。病菌借雨水、农具、带菌土粪、农事操作、地下害虫等媒介传播进行再侵染。土温25~30℃时发病最重,地势低洼积水,发病也重,特别在暴风雨后骤晴病情发展最快。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属抗生素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细菌性病害有防治作用,对一些真菌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剂型:72%可溶性粉剂。

使用方法:齐苗后,用72%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②药剂须放通风、干燥处保存,避免高温日晒,以免分解。

③喷药8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中毒急救:无中毒报道。若出现症状,对症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