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花生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根茎部的伤口及表皮直接侵入发病,发病后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等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1.分布与为害 花生茎腐病俗称倒秧病、烂腰病、掐脖瘟,对花生的为害很大,是一种暴发性病害,一般年份病株率为15%~20%,发病重年份,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甚至连片死亡,造成绝收。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棉色二孢菌Diplodia gossypina ,属真菌。

2.症状 茎腐病发生在整个大田生长期,田间通常表现在团棵开花期和结果期有两次明显的发病高峰。幼苗出土前即可发病,表现为子叶变褐干腐,现蕾开花期表现为第一次发病高峰(6月中旬),主要发病部位是与表土层交界的茎基部第一对侧枝处的主茎上。初发病时茎基部表面产生不规则褐色斑块,渐发展成黑褐色病斑,病斑纵向、横向扩展,最后绕茎基部一周形成环状病斑,使维管束变褐色坏死,地上萎蔫死亡。所以有的把这种现象称为“掐脖瘟”。土壤潮湿时,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土壤干燥时病株呈干腐状。此阶段发病的田间常呈不连片的单株枯死。结果中后期(8月中旬)是田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由于湿度大,田间常成片的植株枯死,病株病斑从茎基部扩展至中上部,而且病株上密生小黑点(直到中上部),地下荚果腐烂,减产严重。

3.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粪肥中以及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作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来源。田间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经传播可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根茎部的伤口及表皮直接侵入发病,发病后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等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收获后,病原菌再随病残体落入土壤或随病株荚果等越冬。

4.防治药剂

剂型:50%可湿性粉剂。

防治时期:苗齐后和开花期,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喷茎基部。

使用方法:5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喷洒雾滴细微均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