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时间:2024-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褐腐型染病组织变褐呈湿腐状,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病菌进入髓部后致髓部腐烂变褐,呈浆糊状。木质部、导管组织也逐渐变褐,茎秆开裂、髓部萎缩中空。

1.分布与为害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是向日葵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内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生产田发病率不高,个别自交系发病重,发病率达46%~100%。寄主植物除向日葵外,尚有万寿菊、百日菊、苣荬菜、苍耳等菊科植物。病原有3种: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 (Jones)Bergey et al.]、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黑腐致病变种[E.carotororasubsp.atroseptica (Van Hall) Dye.]、石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aryophylli (Burkholder)Star and Burkholder],均属细菌。

2.症状 主要为害茎和葵盘,以茎为主。茎部症状分褐腐和黑腐两种。褐腐型染病组织变褐呈湿腐状,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病菌进入髓部后致髓部腐烂变褐,呈浆糊状。木质部、导管组织也逐渐变褐,茎秆开裂、髓部萎缩中空。病茎外部变褐或倒折,发病早的主要是这种类型。黑腐型染病处呈水浸状,先呈橄榄绿色,后变黑,病茎部凹陷,呈墨汁状,髓部很快软腐、萎缩变空,病茎外部变黑,呈条状开裂,田间后期发病主要是该类型。花盘染病也可造成褐腐和黑腐,病部初呈不规则水渍状,褐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病情扩展很快,造成整个葵盘褐腐或黑腐,并向茎秆扩展,使葵盘组织崩溃萎缩,只残留纤维和空盘。湿度大时全盘腐烂。

3.发生规律 3种病原细菌寄主范围广,各处普遍存在,条件适宜时即可引起发病,在田间3种细菌经常混合发生。病菌可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雨后易见此病发生和蔓延。3种病原细菌田间混合发生,寄主范围广,条件适宜时即可引起发病。雨水多、伤口及自然裂口多的条件下发病重。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是一种有机胂、有机硫混合杀菌剂,是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的复配制剂,毒性中等,属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无内吸作用,但有很好的渗透作用。

剂型:50%、80%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0%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含铜、汞、铝的药剂混用。

②本剂含有福美甲胂,易产生药害,应注意掌握用药量。

中毒急救:如有中毒事故发生,无特效解毒剂,可采用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