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与为害 向日葵霜霉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向日葵霜霉病发展蔓延迅速,受害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寄主植物除向日葵外,还可以侵染菊科植物35属80多种植物。病原霍尔斯轴霜霉或向日葵单轴霉[Plasmopara halstedii (Farl.)Berl.et de Toni],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2.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造成植株矮化,不能结盘或死亡。苗期染病2~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叶片受害后叶面沿叶脉开始出现褪绿斑块,叶背可见白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株生长缓慢或朽住不长。成株染病初近叶柄处生淡绿色褪色斑,沿叶脉向两侧扩展,后变黄色并向叶尖蔓延,出现褪绿黄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沿叶脉间或整个叶背出现白色绒层,厚密。后期叶片变褐焦枯,茎顶端玫瑰花状,病株较健株矮,节间缩短,茎变粗,叶柄缩短,随病情扩展,花盘畸形,失去向阳性能,开花时间较健株延长,结实失常或空秆。国内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局部地区。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
3.发生规律 病菌随带菌的种子传播蔓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卵孢子潜藏在内果皮和种皮中,种子间夹杂的病残体也带菌,春季气温回升,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向日葵,形成全株侵染症状。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常不表现症状,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当年只有少数出现系统症状的病株,相当多的植株为无症带菌,生产上要注意,必要时需连续种植进行检查。16~26℃适其发病。向日葵品种间存有抗病性差异。该病发生程度与播种及出苗期间温湿度有关,一般早播发病轻,旱地发病轻。向日葵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引起幼苗发病,生产上春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或地下水位高或重茬地易发病,播种过深发病重。向日葵进入成株期以后抗病性明显增强。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有双向传导性能,持效期10~14天,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超过2个月。对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和腐病菌引起的多种作物霜霉病,瓜果蔬菜类的疫霉病、谷子白发病有效。
剂型:5%颗粒剂,25%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苗期或成株发病后,喷洒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注意事项:单一长期使用该药,病菌易产生抗性。
中毒急救:如有中毒事故发生,无特效解毒剂,可采用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