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麦需水量和需水规律

小麦需水量和需水规律

时间:2024-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抽穗期前后,需水强度达到最高峰。冬小麦需水量主要由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两部分水量组成。春小麦生长期短,需水量比冬小麦少,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大致为380~435mm。春小麦需水量最大的生育阶段为灌浆期,即抽穗~成熟阶段。春小麦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比例与产量水平有关,一般占20%~30%,产量水平高时所占比例较小,反之则大。

(一)冬小麦的需水量和需水规律

冬小麦生长期长,需水量较多,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为450~525 mm;小麦各生育期需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其生育期的长短和需水强度。冬小麦从播种到越冬,需水强度逐渐减少,越冬期由于小麦生长缓慢或停止,气温低,表层土壤经常冻结,需水强度最小。春季返青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生长加快,需水强度也逐渐增大。在抽穗期前后,需水强度达到最高峰。此后由于植株衰老,蒸腾减弱以至停止,需水强度逐渐减小。故冬小麦有两个需水关键期(也叫需水临界期),即冬前的分蘖期和春季的拔节-灌浆期。据研究,小麦分蘖对土壤湿度非常敏感,耕层土壤湿度为15.7%时,冬前分蘖数为1.59;土壤湿度为20.4%时,冬前分蘖数为2.63;土壤湿度为21.8%时,冬前分蘖数为3.04。如果这一时期土壤干旱缺水,就会影响培育壮苗,使穗数减少。小麦拔节-灌浆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茎、叶、穗迅速成长壮大,叶面蒸腾强烈,土壤水分充足对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成穗影响很大。水分不足会降低成穗率,减少穗粒数。

冬小麦需水量主要由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两部分水量组成。叶面蒸腾是一个生理过程,蒸腾量大小除与大气条件和土壤水分条件有关外,也受植株本身的生理作用制约。植株的生长条件,如叶面积大小等因素也影响着蒸腾的大小。蒸腾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冬小麦生长初期的较少而逐渐增大,至拔节以后至最大值。棵间蒸发是一个物理过程,与土壤水分条件、棵间小气候状况、水汽压梯度和地面覆盖条件有关。冬小麦生长初期,棵间蒸发量较大。如播种~越冬期,由于叶面覆盖少,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的60%以上。以后,随着冬小麦植株群体的逐渐增大,棵间蒸发量逐渐降低,至拔节以后减至最小值,这时不足需水量的10%。

(二)春小麦的需水量和需水规律

春小麦生长期短,需水量比冬小麦少,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大致为380~435mm。春小麦需水量最大的生育阶段为灌浆期,即抽穗~成熟阶段。其模系数(每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百分比)在40%以上。其次是拔节期,模系数为20%以上。阶段需水量最小时期为播种~出苗期,模系数在6%以下。日需水强度最高的阶段一般为拔节期,其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均达到了最高峰,是春小麦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保证这一时期的水分需求,对春小麦增产作用重大。春小麦没有越冬期,所以它只有一个需水高峰期,需水强度也比冬小麦稍大一些。

春小麦各生育期的叶面蒸腾变化与总需水量变化相似,从小到大,而又由大变小,峰值在拔节~抽穗期。棵间蒸发也基本与叶面蒸腾的变化同步,这主要是春小麦生长期间蒸发量明显受气象条件影响,气象条件与生物学过程同步,较大的生物量并没有明显抑制棵间蒸发之故。春小麦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比例与产量水平有关,一般占20%~30%,产量水平高时所占比例较小,反之则大。春小麦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比例还与品种类型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