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耐旱能力强,在宁夏年降雨量仅有226.7 mm,而年蒸发量达2 050.7mm的干旱山区悬崖上能生长,在从不灌水的古老长城上也能生长,并有少量开花结果。这是因为它的根系发达并能伸向较深远的土层吸收水分。同时,枸杞是等面叶,正反两面的栅栏组织都很发达,这种组织的细胞间隙小,使叶面水分蒸发受到节制,保持了更多树体水分,因而耐旱能力强。但是,若要获得丰产,就必须有足够的土壤水分供应。据试验调查,枸杞在地下水位1.5 m以下,20~40 cm深的土壤中其含水率为15.27%~18.10%时生长正常。地下水位若过高则对枸杞生长不利。当地下水位在60~100 cm时,树体生长弱,发枝量少,枝条短,花果少,果实也小,叶色提早发黄,容易加重落花落果和落叶,树寿命短。因为地下水位过高,土壤的通气条件恶化,会影响枸杞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另外,地下水位过高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使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增加,导致枸杞生长衰弱,产量低。水对枸杞树生长的影响因季节不同而异。春季土壤水分不足时,影响萌芽和枝叶生长;秋季干旱,使枝条和根系生长提前停止;在花果期,尤其是果熟期,如果土壤水分足,果实膨大快,个体大;如果缺水,就会抑制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使树体生长慢,果实小,还会促进花柄和果柄离层形成,加重落花落果,降低产量。在生长季节,若阴雨天时间长,枸杞易得霜霉病和黑果病,红熟了的果实会破裂,从而降低果实质量。
枸杞对水质要求不严,宁夏枸杞老产区中宁县的茨园都是引黄河水灌溉,水的矿化度为1 g/L以下,但在宁夏干旱地区,如同心县王团乡和海原县高崖乡,茨园用3~6 g/L的苦水灌溉,也生长良好。枸杞抗旱能力强。我们常见在干旱的黄土高崖,或数丈高的墙垣上,或在缺水的沙荒地上,枸杞均能生长。这是因为枸杞具备耐旱的习性,它的根系发达,并能向远处伸展,在高崖或沙荒地的枸杞,其根可伸向低处土层吸水;枸杞的叶是等面叶,正反两面的栅栏组织都很发达,这种叶片蒸发要受到节制,相对地保持了水分,增强了抗旱能力。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用它作为绿化荒山或沙漠的先锋树种,但作为经济作物,在栽培时要保证合适的水肥条件。枸杞抗涝性差。由于枸杞抗旱的特点失去了抗涝的习性,地下水位高,受浸渍的茨园,枸杞树叶片枯黄生长不良,植株逐渐死亡。因此,建园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排灌方便的干燥处建园。
枸杞为浅根系小灌木,在全生育期的7个多月内,植株生育的需水临界期在4月下旬(老根枝现蕾及新梢抽生期),需水的最大效率期在6下旬(果实膨大及成熟初期)。群众有“枸杞离不开水,也见不得水”之说,所以在枸杞全生育期的管理中要合理灌水,更要讲究节水技术,即采用农业措施,生物调控和水肥耦合制度来促进枸杞植株的营养生长和营养繁殖协调发育,以期获得枸杞果实的优质高产,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实现增产增收。
郑国保等对枸杞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枸杞园中土壤水分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 cm内,尤其0~60 cm土层变化尤为激烈,灌水量越大,变化越明显,在100~180 cm范围内各处理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
郑国琦等通过对灌水量对宁夏枸杞叶片结构、光合生理参数、根茎次生木质部结构和组成、果实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研究发现,枸杞茎导管在木质部中所占的比例随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灌水量为450 m3/hm2处理最大;其纤维占木质部的比例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纤维比例对于茎的机械支撑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随灌水量的增加,其木质部中木薄壁细胞所占的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木纤维数量增加,这对于在土壤含水量进一步提高的外界环境下维持茎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月灌溉定额为450和900 m3/hm2下,枸杞仍表现出旱生植物具有的结构特征,随着月灌溉定额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和枸杞果实产量增加,说明适度的灌水可以增加枸杞果实经济产量;月灌溉定额为900 m3/hm2以上时,随着月灌溉定额的增加,枸杞的旱生植物结构特征逐渐退化,叶片净光合速率略有下降,且枸杞果实产量增加不显著,说明过量灌水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增产效应,还会造成干旱区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在节水条件下,900 m3/hm2的月灌溉定额可以作为当前宁夏枸杞生产中进行合理灌溉的一个参考指标。
郑国保等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进行不同处理对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研究,试验设置枸杞灌溉定额为T1:0 mm;T2:225 mm;T3:450mm;T4:675mm;T5:900 mm。结果显示不同灌水量处理枸杞的蒸腾蒸发量不同(图4-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蒸腾蒸发量逐渐升高,并且对土壤水的消耗呈降低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灌水量超过675mm时,灌水开始向土壤中补充水分;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枸杞产量的影响不同,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灌溉量达到675 mm的处理产量增幅达310.48%,增产达到1 728.9 kg/hm2,不同灌水量对枸杞水分的利用率也不同,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减少,无灌水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最高为0.44 kg/m3,但其产量最低,产出也最低;根据效益最大原则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675 mm的灌水量为枸杞最佳的灌水量。
图4-1 不同处理对枸杞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枸杞的耗水量在全生育期的变化可以通过枸杞的日耗水量在全生育期的变化来分析。由图4-2可看出: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在枸杞生长的各个阶段及整个生育期期间,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耗水强度也随着增加。枸杞的耗水强度表现为:T1和T2因为在整个实验开始阶段没有进行灌溉和少量灌溉,只是与其他处理一样进行春灌和冬灌,在盛花期耗水强度达到最大(3.62mm/d),两处理均表现为盛花期>盛果期>营养生长期>秋果生长期>秋果采收期。这是由于在枸杞生长过程中只消耗土壤中的水分,生长前期温度较低,枸杞的耗水量较低,耗水强度也较低。到盛花期和盛果期,由于外界温度升高,耗水量增加,耗水强度也增加。到生长后期,土壤中的水分消耗已不能满足枸杞的生长,枸杞植株出现凋萎死亡的现象,耗水量降低,耗水强度降低。灌水量大于225mm时,在盛果期耗水强度达到最大(8.71mm/d),均表现为盛果期>盛花期>营养生长期>秋果生长期>秋果采收期。
图4-2 不同灌水量对枸杞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