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荔枝炭疽病

荔枝炭疽病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荔枝炭疽病为害荔枝嫩叶、花穗和近成熟或成熟果实。花穗受害后,花柄为褐色,最后造成落花。属于真菌性病害,是半知菌亚门盘长孢属侵染引起的。分生孢子盘生于病部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荔枝炭疽病菌以菌丝体病残体上越冬。5~6月为发病高峰期,荔枝炭疽病在多雨、潮湿的天气发生较重。炭疽菌是典型的潜伏侵染菌,病菌在幼果期侵入,在果实组织内潜伏,待果实将近成熟,病菌迅速生长繁殖,造成果实发病。

一、荔枝炭疽病

炭疽病是荔枝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较快。

img17

图16 荔枝炭疽病危害果实状

img18

图17 荔枝炭疽病危害叶片状

(一)为害症状

荔枝炭疽病为害荔枝嫩叶、花穗和近成熟或成熟果实。叶片受害常在叶尖开始发病,嫩叶还未转绿时开始发病,初时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褐色小斑,后迅速向叶基部扩展为深褐色的烫伤斑。病健部明显。前期病部叶面和叶背均为深褐色;后期病部叶面为灰白色,叶背仍为褐色。叶背病部长出黑色小粒点,此为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初为褐色,后变为黑色,突破表皮。在湿度大时,会溢出朱红色黏液,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引致叶片干枯,脱落。在阴雨天气,病梢顶端先呈萎蔫状,随后枯心,呈黑褐色,后期整条嫩梢枯死。花穗受害后,花柄为褐色,最后造成落花。病果果面先出现黄褐色小斑点,后渐变为深褐色,带有水渍状,病部后期产生黑色小点。果实在近成熟或成熟期,发病主要在果实蒂部发病,产生褐色近圆形病斑,边缘棕褐色,中央出现橙色黏质小颗粒,果肉变味腐败。最后造成烂果和落果。

(二)病 原

属于真菌性病害,是半知菌亚门盘长孢属侵染引起的。属于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子囊壳很少发生。分生孢子盘生于病部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在分生孢子盘内排列成一层,无色、单胞、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筒形,两端较圆或一端稍尖,内含两个油球。

img19

图18 荔枝炭疽病病原

(三)发病特点

荔枝炭疽病菌以菌丝体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天气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是经风雨和昆虫传播侵染,从伤口侵入的。5~6月为发病高峰期,荔枝炭疽病在多雨、潮湿的天气发生较重。果园管理粗放,植株长势衰弱发病较重。炭疽菌是典型的潜伏侵染菌,病菌在幼果期侵入,在果实组织内潜伏,待果实将近成熟,病菌迅速生长繁殖,造成果实发病。发病温度为3~30℃,最适温度为22~29℃。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

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除茂密枝及病枯枝,做好排水措施,保持果园适当湿度,深翻土壤。结合修剪,清理果园。

2.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品种

3.适时采收

应当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采收,在采收和贮运期间避免果实受伤,发现有病果、伤果应及时拣出。

4.化学防治

荔枝花穗期和幼果期是喷药保护的关键时期,可用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苯醚甲·丙环乳油5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半个月喷一次即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