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能化的城市公共交通

智能化的城市公共交通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为方便公众出行,通过客运工具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进行的乘客运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互联网+公共交通”实践的宗旨在于以人为本,将公共交通使用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积极响应公共交通使用者的需求。最后,信息系统就是“互联网+”的技术支撑,这也是“互联网+公共交通”区别于传统公共交通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公共交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

城市公共交通是为方便公众出行,通过客运工具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进行的乘客运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公共交通不仅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也与市民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城市规模不断地发展壮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也愈发突出,这一问题是由交通量激增和公共交通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如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拓展空间的城市尚可进一步通过道路建设来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缓解交通问题外,大多数城市短期内难以再进行大范围的道路建设。同时,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况下,交通业态的转型刻不容缓。近几年,互联网如汹涌浪潮般冲击着交通行业,各地方政府找到了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突破交通发展障碍的一剂良药。

事实上,互联网为国内交通行业带来的变革首先体现在出租车领域,打车软件的流行使原有出租车市场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提高了出租车出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合乘车、约车、租车等多种模式也满足了乘客出行的个性化需求。然而,“互联网+”在出租车行业的应用并没有对问题日渐突出的城市交通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长时间、大范围的堵车,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

鉴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是解决交通问题和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乘载相同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工具与小汽车相比,可以节省土地资源3/4、建筑材料5/4、投资5/6;而空气污染程度只是小汽车的1/10,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小汽车的1/100.通过这一连串的数据,我们也就能理解我国大力倡导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的必要性了。

因此,“互联网+公共交通”实践的宗旨在于以人为本,将公共交通使用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积极响应公共交通使用者的需求。

(一)“互联网+公共交通”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公共交通(市内)”由五个部分组成:乘客资源、车辆资源、运营主体、市政系统和信息系统。显然,为响应需求需要先了解需求,乘客资源是最主要的公共交通资源,也是公共交通需求的来源。车辆资源是实现乘客运输的载体。运营主体主要是指公交公司。市政系统是指规划和管理城市道路资源的政府部门。最后,信息系统就是“互联网+”的技术支撑,这也是“互联网+公共交通”区别于传统公共交通的重要因素【1】

互联网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反之信息技术又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公共交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目前,公共交通领域互联网化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电子信息化技术两个方面:

1.大数据分析技术

现在,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巨大。一般的智能手机都带有定位功能,负责公共交通服务的设计部门通过每位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分析出城市人群的移动规律,从而更加准确地设计出公共交通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可以利用数据来分析不同时段乘客的数量和流量。公共交通领域内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图1-1)已经十分成熟,但大数据分析技术背后存在着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让人们对此项技术的应用望而却步。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个人定位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那么定会让群众产生恐慌心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欧洲国家在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应用安全方面的先进理念值得参考。在欧洲,人们会用一些复杂的字符串来代替大数据中每个人的信息,相当于为个人信息加密,从而使个人信息安全得到保障,进而这些数据也能为公共交通方案的设计提供助力。

图1-1 公共交通领域内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2.电子信息化技术

公共交通车辆电子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能极大地改善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体验。例如,欧洲的公共交通出行都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其中,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乘客上车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公交车自动扣款并且记录每位乘客的身份信息,与此同时统计乘客的人数。

【科技Note】NFC的优势(图1-2)

图1-2 NFC的妙用

(1)安全性

早期使用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进行公交车刷卡支付,这类方式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较为常见,但是其安全性也受到了较大的质疑,与新兴的NFC支付手段不可同日而语。NFC支持普通加密算法及高级加密算法(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缩写为AES),使更高一级安全等级要求的应用成为可能。

(2)工作模式

传统使用SIMpass技术进行公交车支付,但是该技术占用了将来用于OTA业务[1](Over-The-Air)的C4和C8接口,并且只能在被动通信模式下工作,不支持点对点通信,而NFC技术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3)工作频率

传统的RF-SIM卡在手机操作系统上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标准,制约了应用解决方案的开发,并且射频的工作频率不同于银行主推的频率13.56MHz,未来在POS机的改造方面将造成较大的阻力,而NFC支付技术则避免了这些问题。

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密度较大,因此,统计乘客人数的难度也相对较高,但NFC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和优越性仍然很明显。2016年2月18日,Apple Pay进入中国市场,将一度沉寂的NFC支付技术重新激活,手机厂商成为支付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目前,我国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均释放出了积极推动NFC支付技术的信号。移动终端市场上出货量排位前十的手机厂商中有多数已经与银联签署合作协议,并且提供多款机型做适配。随着NFC技术在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通信技术之一的NFC技术会为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除了技术本身以外,要用好互联网,整个公共交通系统还需要较高的运营水平。符合“大交通”[2]要求的市政管理、路网规划和装备对“互联网+公共交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欧洲,公交公司的基础设施也是完全按照未来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建设的,在信息化和厂站建设上都有很精细的考量,包括位置的选取、网络布局、监控等都要符合“互联网+”的要求。

可见,要做到更加智能化的公共交通,需要公交公司设计出更科学的方案,还需要政部门对相关技术产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整个公共交通系统对市民出行需求的准确考量。公共交通解决的是市民的出行问题,是一种政府扶持的服务。因此,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面,政府需要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以及整个城市的历史定位和文化定位。牵一发而动全身,显然这是个大工程。

(二)“互联网+公共交通”的应用探索

1.公交直通车

在国内,相比于能做到点对点客运传输的出租车,公共交通的低成本优势尚显不足。试想一下,在做到低成本的同时,如果公共交通还能提供高效率、覆盖全城、快捷直达这样理想的城市交通服务,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转而选择公共交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公共交通显得触手可及。

“互联网+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具有快速的需求响应能力和对差异需求的服务能力,因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并迅速崛起。这类出行模式实质上更便捷地实现了市场的富余运力以及与社会的大量出行需求之间的匹配。对于乘客而言,他们能享受到更高效、更可靠的交通服务;对于交通服务行业而言,运力得到充分利用,行业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类出行模式大大提升了交通服务的效率与服务水平,也让城市交通的出行结构更合理、更高效,也更加绿色。

传统的公共交通服务形式是“定线公交”,存在大量的中途停靠站,相对于直达公交或者站间距较长的公共交通形式,必定会产生更多延误时间、不确定的等车时间以及站点与目的地之间的步行距离。因此,让公共交通更快捷、更可靠、更方便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关键;也就是说,要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就必须要提高公交车的准点率和可达性,最好能直接开到乘客家门口。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新的解决方案,公交直通车就是对“互联网+公共交通”的大胆创新。所谓公交直通车,是指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从起点站出发,直接前往终点站,不绕路、少停靠。发车的时间和频率由这两个站之间乘客的出行需求决定,车辆按预约时间、地点出发。起点站是乘客出发地附近的公交车站,终点站是乘客目的地附近的公交车站,保证在合理的步行距离区间内。在出行需求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站点设置在乘客家门口。

在理想的运营状态下,公交直通车能够满足大多数乘客的需求:价格高于有固定线路的公交车,但明显低于出租车;出行总时间比地铁稍快或相近;最大使用量可达城市出行总量的30%~50%。据此估计,公交直通车的年运输量将达到千亿人次的规模,这将极大地改变城市的出行结构,同时给城市道路状况带来较大改善。

公交直通车结合了公共交通和移动互联网两方面的优势。它利用既有城市公交站点,乘客步行至公交站点,实现客流的集中,再依据目的地进行集中送达,这让使用大运量的载运工具成为可能,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规模化的统一调度也控制了运营成本。

长期以来,公众一直希望公交车能直达、准点,也希望城市交通更通畅、更绿色,这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有可能实现。结合了移动互联网和公共交通两者优势的公交直通车,可以让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更快捷、更可靠、更方便,并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的出行结构【2】

2.互联网巴士

互联网与公共交通融合产生的新业态不只有公交直通车,定制公交[3]也是互联网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又一有益探索。近年来,互联网巴士已经成为继互联网专车后的城内新热点,其推出的定制公交更是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带来了新思路。以羊城广州为例,已经有多家互联网巴士公司加入广州公共交通“战团”,不同公司采用不同的模式吸引市民前来乘坐,一些公司更以“永久免费”为卖点招揽市民前来乘坐体验。那么,互联网巴士究竟采用什么方式运营?与传统公交有何不同?

以广州CC巴士为例,这家互联网巴士公司将“创业首站”放在广州,首条线路名为“3号buss”,共设10个站点,由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开往珠江新城,途经市政府服务中心、猎德地铁站、海心沙公园、临江大道中、马场路口、珠江公园北门、金穗路、珠江大道东。首班车始发于每天早晨6时30分,跟一般公交车没什么区别,末班车结束于每晚8时30分,收车时间比一般公交车提前约2个小时。

CC巴士公司在拓展业务初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投放10辆巴士,以3号线等数条线路为重点试运营;第二阶段共计投放100辆巴士,将固定线路扩展至10条;第三阶段则较灵活地开通多条短途线路,满足交通不便地区的出行需求。其中,CC巴士的固定线路会与现有的公交车重合,每班车间隔时间约5分钟。在CC巴士的远景规划中,未来的日均载客量将达到2万人次以上。

CC巴士有四点优势:一是提供免费乘车,二是提供途中的招手即停服务,三是主打电动汽车的无污染环保理念,四是构建微信公众平台,方便市民随时随地用手机预约专座。CC巴士的卖点是完全免费,而且公司CEO徐鹏程曾郑重承诺,只要公司不倒闭,将提供永久免费服务。CC巴士此举旨在从当下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与传统公交相比,互联网巴士的运营模式更加灵活,“定线”与定制结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巴士的灵活优势,也体现出公交车作为中运量交通运输工具的作用。同时,与滴滴出行、优步在拓展业务初期与传统出租车行业产生的剧烈冲突如出一辙,互联网巴士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在广州运营的另一家互联网巴士公司嗒嗒巴士,在进入番禺大型社区祈福新邨运营没多久即遭社区物业管理处叫停,理由是嗒嗒巴士是一种不安全的交通工具。不少居民认为管理处此举或因嗒嗒巴士与祈福楼巴[4]之间有利益冲突所致。嗒嗒巴士方面表示,嗒嗒巴士未来不排除与楼巴联手,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嗒嗒巴士自2014年6月起来到广州,经过长达一个月在珠江新城等区域的试运行后,在广州开始快速复制。该公司还有意开通类似“吐槽专车”“歌迷粉丝专车”“恋爱专车”等,虽有炒作营销之嫌,但嗒嗒巴士表示此举是为了能够给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普通公交尚无法解决“最后一公里”[5]的问题,而乘坐出租车、私家车等所需成本过高。针对此类问题,互联网巴士公司所提供的定制公交或许正是一剂良药。与传统公交相比,定制公交更加快捷方便,比出租车价格更便宜,实现了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之间的无缝对接,方便了乘客在交通枢纽处中转换乘,进一步完善了交通立体化服务网络。定制公交既能为市场作补充,又能最大效率地利用道路资源,如果运行得好,不但不会“添堵”,还会“疏堵”。目前,定制公交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开通。其中,青岛推出的定制公交因开通了摆渡巴士、就医巴士、景点巴士、学子巴士等多样化的服务而颇受追捧。

定制公交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并非只有互联网企业捕捉到。自2015年8月2日起,由交通部门组织的广州如约巴士宣布上线,其微信公众号、Android App、IOS App统一开放线路征集功能,市民可以自己定制公交线路了。截至2016年7月31日,如约巴士共开通线路8条,累计开通41班次;如约巴士App注册人数在6000人以上,共计售出车票约600张。如约巴士的优势在于“路权优先”,可以使用公交车专用道,这一点无论是嗒嗒巴士还是CC巴士都无法相比。

广州互联网巴士各有优势,如图1-3所示。互联网巴士市场的战役已经悄然打响,其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此类公司的合法性、安全性尚不能完全得到保证。目前,除了交通部门组织的如约巴士符合“车辆均源自国企身份的公交公司,车辆为营运车辆,司机为持证的公交车司机”之外,嗒嗒巴士和CC巴士都仅是具有“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其中,嗒嗒巴士坦言“与打车软件类似”,车辆来自大型运输公司,司机来自客运企业,所有车辆都有营运资格证。嗒嗒巴士分别与运输公司和客运企业签署协议,并负责培训司机;为了保证安全,嗒嗒巴士还要求运输公司必须负责购买保险,还额外为每位乘客购买了保额50万元的乘客意外险。而CC巴士则表示,公司目前招聘的都是拥有10年以上驾龄的司机,所用车辆为电动环保车,其性能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

图1-3 广州互联网巴士各有优势

作为“互联网+交通运输”的新业态,我们期望看到互联网巴士能够得到更规范的管理、更有序的发展,也让未来城市居民的出行多一种新的选择。

【注释】

[1] OTA业务:一项基于短消息机制,通过手机终端或服务器方式实现SIM卡内业务菜单的动态下载、删除与更新,使用户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数据增值业务。

[2] 大交通:即大交通部,是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将原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邮政局以及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能合并,组建成新的交通运输部。大交通部逐渐实施大部门体制,旨在减少权责交叉、理顺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综合运输行政效率与服务水准。

[3] 定制公交:也称商务班车,是从小区到单位、单位到小区的一站直达式班车。市民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站提出自己的需求,公交集团根据需求和客流情况设计出公交线路。

[4] 楼巴:“广州特产”,原指楼盘到各地的专用巴士,看楼的时候属于免费巴士,在小区成型后,成为公交车穿梭于各个地区。

[5] 最后一公里:指从轨道交通或公交站点到乘客家的一段路程,乘客理想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800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