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二是通过深化改革,再造合格的市场主体;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加强监管;四是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优化行业之间的报酬结构。此外,还需要重视风险防范,在新常态下,在动力持续转化的过程中首先得保持平稳。
从风险角度看,当前主要应关注三类风险:
(1)市场信用过度紧缩导致金融风险的形成。
中国经济增长自2009年信贷激增以后严重依赖信贷扩张。银行收缩货款是由于市场原因所造成的,就是市场环境变差,企业效益不好,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用受到影响,银行收缩贷款使整个信用链条形成越来越紧的循环,最后导致信用过度紧缩,这种紧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伤害很大。
解决此问题一方面需要依靠货币政策,同时更加需要治理金融环境,要从金融传导的链条上去思考。
(2)防范财政缺口形成的风险。
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一个杠杆率的概念。比如美国、欧洲过去杠杆率很高,需要减杠杆。很多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近几年的负债水平持续增长,但我们中央政府过去几年的杠杆率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此外,地方财政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广义的财政赤字率是中央债务加上地方债务一起,最高的时候2009年达到了12%。这几年,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使得广义赤字率越来越受到限制,不仅土地出让金下降,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大大下降。如果中央政府加的杠杆不足以抵消地方政府减的杠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财政的资金缺口,使得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实践效果上并不积极,这就是结果。
大体上有几种办法可以解决财政缺口,比如国务院已经出台了政策: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既要稳步推进地方政府的债务治理,也不能操之过急。另外,赤字的界限能不能考虑突破?总之,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转型来说,更加需要积极的财税政策去推动。
(3)产能过剩就是实体经济领域的泡沫。
要减少产能过剩现象,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限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短期行为;进一步深化要素、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构建一个合理的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使市场机制在化解产能过剩和防范产能无序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强化标准管理,加强社会化规则,完善市场标准,尽早制定原来没有的标准,提升低标准,严格执行已有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关于政策体系、企业的法律,完善社会保护网,为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4)房地产市场需要一个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包括推进保障房建设,调整前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社会预期。
总之,新常态下新动力的培育,对政府来说,就是创造环境,防范风险。创造环境就是让市场和企业更好地发挥作用。防范风险就是让动力的接续转换更加平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