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建军
(一)钱学森与恩格贝
1998年10月22日上午,钱学森的学术助手涂元季将军告诉我们:“钱老是在病床上看完报纸的。他说恩格贝的精神值得提倡(沙产业是钱老最初提出来的)。钱老说,看来沙产业扩大了,发展了。他表示向日本的朋友远山正瑛先生和王明海同志问候。”(《人民日报》总编室编《编采信息》第140期,1998年10月27日)
涂元季将军评价:“2002年12月和2004年8月,我受钱老委派,曾到过内蒙古。第二次是参观鄂尔多斯市的沙产业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实际研讨钱老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发表20周年。大家看得非常兴奋。那次会议经过两天的参观,又听了内蒙古党委副书记杨利民和鄂尔多斯市政府负责同志的讲话,不仅使我对内蒙古的局部,而且对内蒙古的整体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也理解了钱老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为什么在内蒙古得到了上上下下的重视,得到了这么大的发展。因为钱老的理论符合西部的特殊规律,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同志看望钱学森时高兴地说:“前不久,我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考察,看到那里沙产业发展得很好。沙生植物的加工搞起来了,生态正在得到恢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钱老,您的设想在鄂尔多斯变成现实。”
2007年3月21日,钱学森给内蒙古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写的赠言:“内蒙古各民族人民过去在‘两弹一星’事业上做出了贡献,现在又在沙产业、草产业上给全国带了个好头,做出了榜样。我希望他们在沙产业和草产业上继续做贡献,并把沙产业、草产业推向全国去,推向全世界!”
2011年8月5日,在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召开的《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沙产业论坛》上,钱永刚委托代表宣读了他的重要报告。
(二)宋平与恩格贝
1998年《人民日报》马利的文章《治沙造林的恩格贝人》引起宋平的注意。
1998年10月8日至9日,宋老和夫人赴恩格贝实地考察两天。他们十分激动。在那里栽了树并捐了5000元(加上五个工作人员500元共捐了5500元)。宋老对日本远山先生说:“我现在退下来了,没有更多的经济实力,是工薪阶层,我会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他们今后更加重视恩格贝的工作。”宋老还说:“恩格贝的治理对黄河流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把水利、农业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发展好,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以恩格贝为试点在全内蒙古展开沙漠开发工作。”宋平称赞恩格贝志愿者有“高尚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对献身治沙事业的青年志愿者“不讲代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志愿者来这里就是要干一番事业,把沙漠变成绿洲,发展农牧业、工商业、沙产业,发展经济,使这里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这就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并为示范区题词:“艰苦奋斗发展沙产业,齐心协力治理恩格贝。”
2004年6月29日至7月3日,宋平第二次视察恩格贝,宋老指出:要把恩格贝打造成为中国发展沙产业的样板。他认为内蒙古生态变化大,成果不容易。他强调:一是要在内蒙古上下重视的基础上,把鄂尔多斯恩格贝试验区搞成面向世界的“中国沙产业示范基地”,让全世界都知道鄂尔多斯;二是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应以深化钱学森的沙草产业理论和实践为新目标,把钱学森开创的沙草产业事业“继续下去”,“形成核心”,“形成学派”,“干到底”。
2013年5月12日,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郇建军同志、管委会主任胡亚格同志、恩格贝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海同志在刘恕副主席、田裕钊先生带领下,在北京宋老家中,拜见了宋老和夫人陈老。宋老、陈老关切地问到了关于恩格贝生态建设、沙产业和新能源示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听到恩格贝如今在交通、现代农业、螺旋藻等方面均有发展,两位老人很高兴,表示愿意再去恩格贝看看。
(一)基本情况
南枕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北临孕育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和光辉灿烂文化的母亲河——黄河的“恩格贝”,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部。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这里有默默无言的秦砖汉瓦,这里有传说中穆桂英西征时筑起的西元城;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独贵龙”运动领袖阿尧尔色那的大本营,这里有五百抗日将士的忠魂滩;这里的“天外神石”令人遐思万千,这里的“龙泉圣水”让你神清气爽,这里的恩格贝曾经经灯长明……恩格贝原为游牧区,水草丰美、风景秀丽,但随着历朝历代不断在此发动战争,并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戍边,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加之降雨量减少,造成土质风化、沙化,至1989年这里已是一片沙海,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恩格贝迎来历史性转折,是从25年前新一代恩格贝开拓荒沙,建绿洲的创业者面对黄河、思索远古、展望未来开始的。从他们在沙漠上踏出的第一行脚印,从推土机堆起的第一座拦洪坝,从在封锁流沙的草格里栽下第一棵小树,从在淤沙中造出的良田里撒下的第一把种子,恩格贝的创业者就把信心和誓言写在了这一块土地上。
恩格贝生态治理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级各界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在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恩格贝事业的各界人士不懈努力,历经20多年的发展,这片沙地变成了具有湖泊、季节性河道、乔灌木林地、草地、宜耕农田、半流动沙地和沙地等多种生态景观要素组成的人造“沙漠绿洲”。恩格贝创造了中国境内屈指可数的人工生态旅游区,形成了沙漠珍禽动物观赏、沙漠观赏、生态农业观赏、沙生植物观赏、沙漠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服务6大景区20多处景点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地质公园恩格贝园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示范基地,2010年9月被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委员会、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办事处和亚洲人居环境协会联合授予“2010年亚洲都市景观奖”的殊荣。
(二)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占地约30万亩,地势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西部沙丘高达50米~100米为裸露流动沙丘,所处位置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风力、地热资源富集,受生态环境所限,原生植被稀少,天然植被分布以沙生植物为主。
1989年春,时任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常务副总裁的王明海带领着他的团队进驻恩格贝,成为了恩格贝第一代开拓荒沙建绿洲的志愿者。恩格贝的首批创业者们把握自然规律,变害为利改造沙漠,将荒漠干旱与水土流失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筑坝拦洪、淤沙造田的方式,使两万多亩荒漠化土地变为良田。
1991年,80多岁高龄的远山正瑛先生,以首任日本沙漠绿化实践协会会长和治沙专家的身份在亲临恩格贝考察过程中,被恩格贝创业者们的治沙举动和决心所感动,远山先生坚守“绿色代表生命、绿色是和平之路”的崇高信念,扎根恩格贝绿化事业整整13个年头。远山精神以及沙漠绿化实践协会的志愿者精神,为恩格贝生态治理和沙漠保护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这不仅让恩格贝增添了片片绿荫,还成为了中日民间友好象征之地,而且也让恩格贝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国际舞台。
变不毛之地为沃土,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恩格贝,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每年都有世界各国的大批志愿者来恩格贝参加义务植树,国内的志愿者们也纷纷至此义务植树。如今,在恩格贝示范区内,国际志愿者林、国内一些相关部门以及个人捐赠建设的林区累计有200多个。植树造林、引洪治沙、澄地造田、生态绿化,几十年的持久不辍,励精图治,使沙线后退,创造出大片绿洲。现在森林覆盖率保持33%,植被覆盖率达到70%,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三)以低碳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动沙产业、新能源试验示范
恩格贝作为生态文明的“先行先试”区域,多年来在践行钱学森的沙产业理念中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宋老两次视察恩格贝,提出了建设沙产业样板基地的指示,为恩格贝发展沙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沙漠绿洲”建设理念也得到了整体的体现。
打造沙漠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利用恩格贝光照强、风力足、雨水少的特点,以绿色无污染产品为导向,重点发展有机瓜果蔬菜、药材、特色花卉苗木等节水农业以及沙漠动物养殖等产业和特色沙产品加工业。目前,初显规模的4000亩恩格贝现代阳光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由种植园区、养殖园区、沼气工程区、设施农业园区以及微藻生物育种基地五个园区组成。依托中科院节水农业技术、沼气技术、生猪养殖技术,采取“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路线,构建现代科学技术指导下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并通过实验示范,总结借鉴成功经验,将基地科技实验成果合理转化,扩大辐射效应,对于积极响应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带动周边地域劳动力就业和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渠道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打造种羊繁育基地,做好新技术新品种试验推广。内蒙古白绒山羊生物技术繁育中心系20世纪90年代初由内蒙古大学旭日干院士牵头,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与恩格贝综合开发示范区合作建设的中华白山羊繁育中心,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内蒙古大学肉羊产业研发基地,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团队、技术手段和优良品种。示范区将依托这个平台,利用他们最前沿的母羊“超数”排卵、“性控”、胚胎移植和饲养管理等先进技术,引进企业和资金,做好肉羊品种选育、种羊快速繁育,为全市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种源和技术支撑。逐步实现培育一个品种、创建一个品牌、建立一套标准、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五个一”目标。
打造微藻生物育种基地,做好新食品源的研发探索。恩格贝螺旋藻项目由恩格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项目涉及螺旋藻生物育种、养殖和深加工。在生物育种和深加工方面主要与中科院合作,利用纯二氧化碳来育苗养殖,科学解决过去传统方式引发的成本高、稳定性差、污染严重等问题,培育高产稳产的种苗。努力实现螺旋藻、小球藻的高产低价、有机健康,真正惠及消费者,提升企业效益,使之不仅成为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项目,而且也是科学解决减少碳排放的又一个绿色途径。
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做好结构转型,促进新能源的合理利用。依托恩格贝年均日照时数达3100小时的丰富太阳能资源优势,示范区将通过招商引资促进新能源和生物能源项目建设。同时,园区初具规模的生态循环体系链条中已将沼气这项清洁可再生能源作为支撑产业予以利用,一方面生产沼气烘干螺旋藻藻粉,燃烧完成后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储备起来,排放到养殖螺旋藻的拱棚内,实现二次利用;另一方面将沼渣回田,改善土壤,沼液作有机肥料,真正形成一整套低耗无碳、生产环节消碳、资源无浪费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下一步,园区将统筹生物能源的综合利用,重点还将在沼气发电等项目上加大开发力度。
图 沼气工程区结构图
建立恩格贝钱老、宋老沙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科技团队,学习钱学森、宋平、刘恕等沙产业权威理论和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归纳总结并出版示范区实践成果。
完善恩格贝沙漠科学馆的科普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宣传钱老、宋老、刘恕等国内外专家学者沙产业理论的重要平台。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科学估算的基础上,坚持生态效益共享、生态补偿共担的原则,突出重点,便于操作。
创新财税体制机制,包括创新财政分配关系,进行合理的财税利益协调;创新财政支撑体系,建议建立专项资金引导外来资金参与建设;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符合示范区建设要求、自主创新的产品。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推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吸引企业、协会、农户、科研单位多方参与,建立合理的管理和经营体制,促进园区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人类共有一个地球,恩格贝的事业属于全人类!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恩格贝沙漠科学馆馆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