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更美恩格贝

建设更美恩格贝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展区,我们可以了解到20年来恩格贝由干旱不毛之地变为沃土的真实故事。当然参与恩格贝的建设而没有被记录的名字为数更多。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以促进各国青少年间的文化交流、开展环保意识教育、荒漠化防治为多重课题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开设建立。

王强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地处库布其沙漠中段,园区总面积约30万亩,北靠黄河,居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金三角”域内。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历史上曾是一块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地方,由于滥垦过牧和环境恶化,导致土地严重荒漠化。自1989年开展生态建设以来,历经20多年的艰苦创业,使恩格贝植被覆盖率达到70%,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沙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科普教育、拓展训练、沙漠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体验、沙漠景观观赏、沙漠动植物观赏和沙产业新能源实验示范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示范区。

恩格贝是国家AAAA级景区、鄂尔多斯国家地质公园恩格贝园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自治区文博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荣获亚洲都市景观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和自治区沙漠治理开发特别奖等荣誉;拥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多个科技和人才合作项目。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按照“沙产业、新能源”的科学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变废为宝、低耗无碳、生产环节消碳、资源无浪费的阳光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集观光旅游、科研科普、示范推广、植物展示“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沙生植物园,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规模化、科学化、精品化的生态农业,独特的沙漠和湖泊景观,适宜灌溉和饮用的充足水源,地下温泉等等的丰富自然资源。

图1 节水灌溉项目

图2 设施农业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沙漠科学馆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恩格贝沙漠科学馆作为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较大的以荒漠化科学治理、荒漠化科研科普和沙产业新能源为集中展示内容的主题展馆,凝聚了我国著名荒漠化治理专家刘恕先生和田裕钊教授多年来荒漠化防治研究、沙产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得到了巴巴耶夫(土库曼斯坦)、佐恩(俄罗斯)、奥尔洛夫斯基(以色列)等国外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

图3 恩格贝沙漠科学馆

沙漠科学馆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展示人们在沙漠地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艰辛过程,告诉人们实践才是鉴别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绳,提醒人们珍惜历史经验教训,使“去事之戒”成为“来事之师”。沙漠科学馆馆内展示内容与馆外景色空间相呼应,与馆外试验示范相结合,既提供互动体验场地,又使理论形象化,构成完整的展示空间,走出沙漠科学馆,人们将获得知识,有了反思的感悟,懂得环境预警的信号,领悟了只有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在干旱荒漠区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从而更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沙漠科学馆展区通过图文和数字影像技术,集中展示干旱荒漠地区的人们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艰辛过程,反思人类治沙防沙经验、展示有中国特色的沙漠开发模式。其包括一号展厅、二号展厅、三号展厅以及四号地质公园专题展厅四个展厅。展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对沙漠的介绍、沙漠开发的历史经验教训、沙产业开发历史以及对沙产业未来发展的解读与展望。第一展区——“与荒漠和谐相处”展区,展示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认知荒漠”、第二部分“历史的启迪”、第三部分“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该展区介绍干旱荒漠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干旱荒漠地区的科学知识。同时,展区以成功的案例告诉人们,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干旱荒漠地区的开发将被推向新的高度。面对时代的挑战,广袤的干旱荒漠地区可能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第二展区——“走进恩格贝”展区,展示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恩格贝绿洲初建”、第二部分“恩格贝绿洲建设迈上新阶段”、第三部分“恩格贝——人们共同培育起绿色”。进入展区,我们可以了解到20年来恩格贝由干旱不毛之地变为沃土的真实故事。展区以浓缩的笔墨勾画出恩格贝20年发展变化的关键;以支撑绿洲发展变化的科学理念梳理出恩格贝的发展脉络,以便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恩格贝人如何凭借智慧将不毛的干旱荒漠变成绿洲。

图4 沙漠科学馆第二展区

恩格贝既是一个纯净、广袤、原生的自然家园,又是一个又充满生态智慧、时代奇迹和创业激情的精神家园。

图5 创业屋

1989年初春,第一批志愿者放弃城市生活进驻恩格贝,从此在这个漫漫沙海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原始式的油灯点燃了希望之光,泥巴屋中汇出了未来的美景,漫天沙暴中孕育出了绿色,大漠中修筑起条条通往伊甸园之路。坐落于示范区中的创业屋是恩格贝蕴含重大历史信息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人故居、历史事件发生地和设施也都反映了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反映了人物的生活与情操,示范区对其进行及时科学的保护并列入参观景点。在恩格贝半月湖南端的功勋墙,是用创业者捡回来的鹅卵石堆砌而成,石头上刻着数万名早期国内外志愿者的名字,作为纪念。当然参与恩格贝的建设而没有被记录的名字为数更多。

今天我们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向沙产业纵深跨越时,更加应当铭记当年创业者们的艰辛和奉献。

图6 功勋墙

由中国工程院科学家旭日干牵头“内蒙古白绒山羊生物技术繁育中心”就坐落在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在恩格贝沙漠科学馆内同时还设有四个中科院专家办公室,包括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与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建立的特种生物规模化培育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建立的恩格贝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与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建立的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分中心、中国科学院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恩格贝分站。

分站按照国家站标准建立气象观测站、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及试验样地,主要目的是对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漠的环境进行长期监测,从各个层次上对库布齐沙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其任务是为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为鄂尔多斯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提供示范模式和配套技术,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以促进各国青少年间的文化交流、开展环保意识教育、荒漠化防治为多重课题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开设建立。旨在通过加强与国际青少年实践教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创建一个能够让广大国际青少年广泛参与的课外实践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深入沙漠绿洲,从思想上接受生态文明建设初期的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无畏无私的恩格贝创业精神和国际志愿者精神教育,从小树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人类与沙漠和谐共处的意识;在行动中,通过参观、体验、劳动,让青少年们学会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能源,锻炼吃苦耐劳品质;提高青少年客观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青少年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沙漠综合治理和开发,沙产业新能源等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各国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认识荒漠、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珍惜人类共有资源、热爱生活的高尚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图7 2014年7月15日北京八中高一学生生态科学考察活动

图8 2014年6月2日美国米蒂高中学生来恩植树

图9 2014年9月18日八中初二年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1943年3月傅作义部32师的700余人在师长袁庆荣带领下,为捣毁驻扎在柴登、三村、昭君坟一带的一个日伪军据点,从丁红湾出发北上,在黑赖沟与日军遭遇并激战,牺牲600余人,这就是达拉特近现代史上的“西涯沟”战役。后袁庆荣师长率领余部七十多人,返回了黑赖沟,打扫了战场,挥泪祭奠了600多阵亡的勇士,并为他们立了碑。后人便把这个地方称之为“忠魂滩”。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经常自发组织祭奠抗日先驱的英灵。1989年,王明海进驻恩格贝后,曾重新树碑。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和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共同在此树碑,如今,这里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的一项参观学习内容。

图10 2014年7月达旗青少年祭扫人民英雄纪念碑

恩格贝园区主要交通道路两旁是早期国内国际志愿者植下的纪念林,有夕阳红林、国家税务基金总站林、宋平纪念林等。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绿地面积已经达到了21万亩,绿化率达75%。

恩格贝在探索、实践着人类共同关心的大课题,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家园。恩格贝的绿色是人们共同培育的,恩格贝更美好的明天要靠大家来努力!走进恩格贝,人们可以共同解读并感受一段“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的真实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厚重、深邃和宽广;走进恩格贝,你会豁然开朗,恩格贝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走出恩格贝,人们将会明白,在干旱沙漠地区谋求生存和发展中既应勇于追求人类自我的满足,又应善待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把开发文明推向新里程,树立开辟人类生存发展新空间的远大信念。

图11 纪念林碑——中国海关林

图12 纪念林碑——基金总站林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文化体育局局长、恩格贝沙漠科学馆执行副馆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