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MW工法
(1)SMW工法桩强度及防水性能不足成因分析:桩体强度及防水性能影响因素主要有搅拌均匀程度、桩体搭接和水泥用量方面。搅拌桩桩体在达到龄期28d后,应钻孔取芯测试其强度,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或满足设计要求。
(2)预防措施:根据设计规定选用合适的水灰比,水泥浆拌制过程中应有可靠的计量装置。成桩过程检查搅拌喷浆过程中,搅拌头下降,提升过程中应有速度控制装置和措施,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提升速度,保证搅拌体质量均匀。相邻桩施工中的控制,相邻两桩施工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2h,否则应有可靠的补救措施。
2.钻孔灌注桩
1)偏孔成因分析
(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2)偏孔防治措施
(1)钻机就位时保证定位准确,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
(3)偏斜过大时,应清理障碍回填后再重新施工。
3)缩径成因分析
(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和周边车辆振动。
(2)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3)钻锤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
4)缩径防治措施
(1)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2)及时焊补钻锤,并在软塑土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3)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5)扩径成因分析
(1)由于泥浆过稀: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如细砂,粉细砂等砂性土及碎石、卵漂石层中钻进时,如泥浆比重太小,即小于1.2时,泥浆不能很好地粘糊孔壁而产生坍孔。
(2)由于孔内漏水:在砂性土中钻进时,容易产生泥浆渗漏,而又未能及时向孔内补充浆液,致使护筒内泥浆面下降,水压降低,产生坍孔。
(3)由于钢筋笼碰壁:在钢筋笼吊装时,由于钢筋笼歪斜,碰壁严重,破坏了泥浆护壁层,造成孔壁淤土或砂土剥落,产生坍孔。
(4)由于钻进中孔内出现偏孤石或遇到两边土层软硬不均的地层时,钻具避硬就软,出现孔身偏斜、弯曲,经修正而扩孔。
(5)由于在细砂、粉细砂等砂性土或砂与黏土的换层部位中钻进时,在钻杆旋转力的带动下,产生离心作用而造成扩孔。
6)扩径防治措施
(1)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选用不同的钻具和操作工艺。在黏性土中,宜采用尖底式或圆笼式钻头,中等转速、大泵量、稀泥浆钻进。在砂土中宜采用平底式钻头,轻压、低挡慢速、大泵量、稠泥浆钻进。在较硬的碎石土中,宜用低档慢速,优质泥浆,慢进尺钻进。另外,正反循环钻孔均应采用减压钻进,以避免或减少斜孔、弯孔和扩孔现象。
(2)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指标。注入干净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左右,排出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3~1.4。当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时,排出泥浆的比重要增大至1.3~1.5。
(3)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维持扩筒内应有的水位,施工期间扩筒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以保持孔内足够的水压,防止坍孔。
(4)在砂性土或砂与黏土的换层部位中钻进时,应将钻具增加一套加压装置,加快黏性土的穿越速度,避免扩径。
(5)出现孔身偏斜、弯曲时,可在偏斜处吊住钻锥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黏性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进。
(6)为消除钢筋笼碰撞孔壁,防止坍孔,可以在孔口四周对称吊放直径等同于保护层厚度的四根钢管,长度以5m为宜,其下每隔2.5m左右对称绑扎预制混凝土垫块。这样既可导向钢筋笼,又可控制主筋保护层厚度。
7)钢筋笼上浮成因分析
(1)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8)钢筋笼上浮防治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
(2)当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顶被托而上浮。当钢筋笼被埋入混凝土中有一定深度后,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防止钢筋笼上浮。
(3)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3.开挖过程中地墙渗漏水
根据接缝湿渍、渗流清水、涌水涌砂、新老地墙接缝等不同严重程度,首先根据渗漏水的性质、周边降水的水位观测值等分析产生渗漏水的原因,核查渗漏处墙体的成墙原始记录,结合成墙过程的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针对地墙接缝湿渍和渗流清水。基坑开挖后,凿除接缝周边坍方混凝土,找到产生湿渍或渗水的具体位置,清除湿渍周围松散混凝土和夹杂的泥土,沿着接缝渗漏点压入聚氨酯堵漏剂,最后用双快水泥填缝抹平。如若不断渗流出清水,可先插入引流软管,再在渗流处压入聚氨酯堵漏剂,最后将软管扎结牢靠。
(2)针对地墙接缝涌水涌砂。如果开挖中地墙接缝出现轻微的涌水、涌砂情况,采用在地墙接缝外侧采用Atlas引孔并进行双液注浆施工。根据渗漏水严重程度注浆分为单排或两排布置,注浆孔整体呈梅花形。
待地面注浆效果达到后,现场安排好植筋人员及电焊工,且在现场准备好钢板,采用“慢挖快封”的方法进行施工。该漏点后续下挖时,对漏点处进行封钢板。钢板封完后对两侧进行植筋,并将钢筋弯头,与钢板焊死,缝隙处用双快水泥补漏。
如若出现较为严重的管涌,立即停止开挖,在涌水涌砂处堆压沙袋,坑外引孔注入双液浆。
(3)针对先后施工的地墙接缝接头。由于地下连续墙跳幅施工以及管线搬迁等原因的影响,造成现场个别墙幅成槽施工时间间隔较长,为防止新老地墙接缝渗漏水,在基坑开挖前已将此种位置着重进行高压旋喷桩接缝止水施工,在后期开挖施工中,若出现第1条或者第2条的情况,则参照以上两种针对性措施分别处理。
4.针对施工过程中有薄弱环节的墙幅处理
根据成墙施工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异常情况分析,为确保后期开挖阶段的绝对安全,本次高压旋喷桩接缝止水施工中已对该种情况的槽段接头进行了着重处理,后期开挖施工中,若出现第1条或者第2条的情况,则参照以上两种针对性措施分别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