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措施
(1)配制砌筑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设计,砂浆稠度以5~7cm为好。同时应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一般均采用混合砂浆或掺1/10000皂化松香有机塑化剂的微沫砂浆。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应在初凝之前用完,混合砂浆也应该在4h之内用完,不得使用隔夜砂浆。
(2)控制铺灰长度和灰缝厚度。
(3)为了减少砌块在砌体中收缩所引起的周边裂缝,砌块应在蒸养出池以后,适当存放一段时间(一般为30~50d),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以后再上墙砌筑。
(4)在砌筑前,一定要根据砌块表面情况,用竹扫帚、钢丝刷清理或水冲洗等措施,清除表面脱模剂或黏土、浮灰等污物。
(5)砌块在砌筑前要浇水湿润。
(6)绘制砌块排列图。
(7)在空心砌块建筑的房屋四大角、楼梯间四角、内纵墙和山墙交接处的砌体孔洞内,沿房屋全高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构造柱),并与基础和各层圈梁连结成整体。芯柱内的竖向钢筋应不少于1Φ12,钢筋搭接长度不少于35d(d为钢筋直径)。孔洞内浇灌200号细石混凝土并分层分段填实。对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还应沿墙每隔三皮砌块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与芯柱拉结的拉结钢筋,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
(8)圈梁应尽量设在与楼板同一标高处,以便在楼板平面内起到箍紧作用,如在构造上不许可时,也可设在楼板下。圈梁应内外拉通并封闭交圈。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建筑和单层空旷建筑,应考虑在基础部位和屋盖处设置现浇圈梁。圈梁应尽可能采用现浇,如必须采用分段预制、现浇节点做法时,圈梁在安装前,要做好墙体清理、隔天浇水湿润、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等工作。圈梁现浇节点,要注意钢筋的绑扎、混凝土浇捣等,以保证接头牢固、可靠。
(9)楼板要安装牢固。楼板的搁置长度,搁置在梁上的长度不应小于60mm,搁置在墙上的长度不小于80mm。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在与墙或梁垂直的板缝内配置不小于1Φ6mm钢筋,钢筋两端伸入板缝内的长度1/4板跨。
板底缝隙一般不应小于20mm,在清理、湿润以后分二次进行灌缝。第一次用1∶2水泥砂浆灌30mm左右,第二次用200号细石混凝土灌满缝隙并捣实、压平。如果板缝过大,应加钢筋或网片。这样,不仅能增加楼面的整体性,也可防止板缝渗漏。
(10)为了使建筑物有较好的空间刚度和受力性能,要做好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的连接。主要有支承向板的锚固筋(即楼板搁置端)、非支承向板的锚固筋、阳台板的锚固筋等。
支承向板端锚固筋可以用Φ8钢筋扎牢相邻两间楼板的吊钩,或在楼板缝中放置Φ8锚固筋,或楼板两端预留长度超过10cm的“胡子筋”,或沿墙通长在板面设置钢筋网片。此外板端空隙应用200号混凝土(或细石混凝土)灌实。
非支承向板的锚固筋用于连接与楼板平行方向的砌体和楼板,锚固筋一般用Φ8、间距140cm左右。如果非支承向楼板进墙时,尚应在板面或板角增加钢筋网片,以增强板的局部承载能力。
阳台板的锚固筋可块砌体施工时,应在后砌砖砌体位置的砌块水平灰缝内预埋钢筋或根据阳台的具体构造按上述方法设置。
(11)为了加强后砌半砖砌体与砌块砌体的连接,增加后砌砖砌体的空间稳定性,在砌网片,间距为80cm左右(根据砌块模数定)。网片形状可根据隔墙设置具体情况决定。在后砌半砖墙时,将预埋钢筋伸入砖砌体内。同时,还应在层高约1/2处沿墙身放置通长钢筋。
(12)为了减少材料收缩、温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建筑物的伸缩而造成的影响,必须按规定的距离设置伸缩缝,使墙体裂缝部位和大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伸缩缝内不能嵌入(或掉进)砂浆或其他硬物、垃圾,应嵌以软质可塑材料,使缝隙能伸能缩。
(13)对于整体式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屋盖,宜在屋面上设置保温隔热层,以减少屋面与墙体的温差。在炎热地区的东南西山墙应考虑隔热措施。在寒冷地区应考虑外墙保温性能,减少墙体不同伸缩所造成的裂缝或使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4)为了防止砌块建筑底层和顶层的窗下墙体产生垂直裂缝,应对窗台下墙体采取加强措施,如在窗台下设置水平钢筋等。
2.整改措施
根据建筑物裂缝开展情况,找出原因,再进行修补或加固。如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则应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如因材质和施工因素造成,则应在裂缝发展基本稳定以后,再进行修补墙身的钢筋,浇筑混凝土(或细石混凝土)。并且在结构处理以后,沿裂加固补强。一般加固补强可在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以及外墙转角处设置构造柱(或附墙柱),并做好与基础、圈梁的连接。对于空心砌块,还可以利用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门洞两侧的砌块孔洞,放置贯通缝铲除抹灰,把砌体中的裂缝凿成“V”形(或“Ⅱ”型)。清洗后再用水泥砂浆分层嵌补(图5-26、图5-27)。
图5-26 砌体结构质量较差
图5-27 砌体结构质量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