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_4
4台巨大的工作塔吊在上海中心顶部工作,长长的臂展与建筑主体浑然一体,外形就像厨房里的打蛋器。工程师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设置来制订它们的运行规则,以免相互“打架”。在它们完成工作使命后,又采用“以小拆大”的方式将其一一拆除。
2013年8月,正当上海中心伸向400米高空时,她“打蛋器”的名号在微博上不胫而走。大楼顶部4台巨大的塔吊伸展着长臂,与建筑主体一同组成了巨型“打蛋器”。
塔吊在超高层建筑中,是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大型“工具”。“打蛋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家最关心的是:塔吊如何安装?如何爬升?如何在“云中”起吊?如何在高空拆卸?每台塔吊所处的位置都处于其他3台的工作半径内,作业时该如何避免它们相互“打架”呢?设计师事先为它们制订了一个运行规则。
以前,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同时开动所有塔吊,将其一一调整到临界状态,并记录此状态下的数据,当作参考。上海中心则利用模型来模拟塔吊现场施工的状况,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设置把每台塔吊都调整到相互干扰最大的情况,再记录下这时的临界状态值。这样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所有的不利状态,然后直接在模型上检验应对措施是否切实可行,进而完善施工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塔吊硕大的“身躯”上去容易下来难。工程师拆除巨型塔吊的过程相当复杂,原则上采用的是以小拆大的办法——用较小的塔吊将现在塔吊拆除后的各种部件吊下来,再用更小的塔吊去拆较小的塔吊,直至最后搬运最小塔吊的部件。整个拆除经历了一个相当冗长的过程。
当上海中心的主体结构封顶,4台巨型塔吊就完成了使命,工程师用一台M900D的塔吊换掉大塔吊;随后,用两台ZSL380的中型塔吊替换M900D的塔吊;接着,又被换成ZSL200的小塔吊;最终一台更小号的ZSL120塔吊一直工作到2014年年底。最后, ZSL120塔吊完成自拆,从而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打蛋器”的造型却一直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大楼顶部4台巨大的塔吊伸展着长臂,与建筑主体一同组成“打蛋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