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腔穿孔消声器声学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多腔穿孔消声器声学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时间:2024-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图7-2为直通多腔穿孔消声器,结构参数与4.3节中一致,采用具体穿孔模型的方式建立消声器的有限元模型,并导入LMS Virtual·Lab中计算传递损失,得到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如图7-4所示。可以看出,具体穿孔模型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传递损失与实验在峰值频率上非常吻合,但在峰值处的幅值略有偏差,可能是由于穿孔模型网格精度不足引起的。

图7-2为直通多腔穿孔消声器,结构参数与4.3节中一致,采用具体穿孔模型的方式建立消声器的有限元模型,并导入LMS Virtual·Lab中计算传递损失,得到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如图7-4所示。

可以看出,具体穿孔模型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传递损失与实验在峰值频率上非常吻合,但在峰值处的幅值略有偏差,可能是由于穿孔模型网格精度不足引起的。对于穿孔管来说,管壁通常较薄,为精确描述孔内的声场分布需要使用非常细的网格,使得网格精度较难保证,且会大大增加计算时间,所以可以对穿孔表面使用穿孔声阻抗来代替。

图7-4 具体穿孔模型有限元法结果

使用穿孔声阻抗的模型试图充分描述穿孔表面两侧的平均属性,而不是精确描述表面上每一点的真实情况。穿孔表面的平均属性使用如下假设加以描述:在表面上的每一点存在一个局部法向速度,这一速度的幅值与穿孔表面两侧的局部声压差有关。这种处理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模拟所有孔的几何形状,而是把穿孔表面模拟成一个简单表面。其缺点在于这种处理是基于半经验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孔分布不均等)不能足够精确地表述物理现象。尽管如此,如图7-5所示,这种处理方法仍可获得足够精确的计算结果,使得这种方法极具实用价值。

图7-5 穿孔声阻抗模型有限元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