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实验相关知识点
1.全日行车计划及列车开行方案的基本概念;
2.列车运行图的定义、要素及指标;
3.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
4.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理论与方法。
15.2 实验目的及所需实验技能
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输工作的综合计划和行车组织的基础,是协调轨道交通各部门和单位按一定程序进行生产活动的核心计划。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已进行全面完善和优化。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工编制列车运行图的方式已经逐步由计算机编制所取代。作为轨道交通运行组织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尤其是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理论与方法将成为一项必备技能。
本实验借助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TPM(Train Plan Maker),在掌握一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同时掌握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技能与方法,从而适应未来现场工作的需求。通过本实验掌握TPM的基本操作,能够针对某一条高速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根据所给的运行图编制资料,完成基础信息管理、运行图编制与调整以及结果输出。
15.3 实验内容和要求
15.3.1 实验内容
1.熟悉TPM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使用流程和主要功能模块。
2.学习应用TPM软件进行线路、车站、区间、列车开行交路、开行方案及各类时间标尺等基础信息的录入与管理。
3.学习并完成全日行车计划的计算。
4.学习应用TPM软件进行上海地铁11号线列车运行图的铺画、调整与检查。
5.计算并分析列车运行图指标,完成列车运行图的结果输出。
15.3.2 实验要求
1.学生在实验开始前一周,应对《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的相关章节内容进行复习,并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要求和内容。
2.实验以个人实验形式完成。
3.实验进行过程中,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关闭实验系统,不得擅自启动与实验无关的程序,以免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4.实验结束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软件数据文件及实验报告。
15.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其他材料
1.主要仪器设
装有TPM软件的计算机。
2.其他材料
上海地铁11号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相关数据及资料:
上海地铁11号线为Y形线路,主线自嘉定北站至迪士尼站,支线由花桥站至迪士尼站。早高峰期间,南翔至三林区段平均间隔约2min30s,南翔至嘉定新城区段间隔平均约4min,嘉定北至嘉定新城,花桥至嘉定新城,三林至康新公路区段平均间隔约为7min30s。嘉定北和花桥按1∶1模式运行。
15.5 实验方法、步骤说明
15.5.1 熟悉TPM操作
教师讲解TPM软件的相关操作,包括基础信息导入及管理、运行图编制与调整、结果输出等功能。
15.5.2 基础信息管理
基础信息管理在系统主界面(图15-1)中进行,包括线路、车站、区间基本信息管理,折返时间管理。其中,线路信息在左侧栏中通过选择某一线路单击右键进行修改;车站信息在“车站”菜单栏中进行管理,可以对车站信息、车站平面图进行修改;区间信息在“区间”菜单栏中进行管理,可以对区间距离进行修改;折返时间在“车底”菜单栏中进行管理;列车运行时分、停站时分及列车开行交路在“列车”菜单栏中进行管理,时分标尺更新后须在“列车交路管理”中点击“更新所有标尺信息”。本实验中,学生只需熟悉操作步骤,不能对基础信息进行修改保存。
图15-1 系统主界面
15.5.3 运行图编制
运行图的编制在运行图编制界面中进行。学生根据给定的开行方案对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全日列车运行图进行编制。运行图铺画的方法分逐列铺画和批量铺画两种。
1.方法一(逐列铺画)
在运行图底图的任一空白处单击右键,点击“增加列车”,在弹出的“添加列车”窗口中,选择要铺画的交路名称、股道方案、运行标尺、停站标尺并输入发车时间,点击“确定”,即完成了某方向的一列列车运行线的铺画,如图15-2所示。
图15-2 逐列铺画示意图
2.方法二(批量铺画)
单击“运行图”→“运行图自动编制”→选择“单一、共线交路”,点击“增加单一交路方案”,进入单一交路分时方案设置界面。根据全日计划按时段对单一交路进行铺画,选择需要铺画的交路,并对折返时间、运行标尺、停站标尺、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等参数置,同时,可以根据自定义的间隔时间对车底数量、运行周期进行自动计算。点击“保存方案”,即将该单一交路分时方案保存至库文件,方便下次调用,点击“确认”,对时段名进行命名,即成功保存该单一交路方案。选择“自动铺画出入库线”以及“衔接时段折返时间放大系数”后,根据需求点击“铺画所有方案(新建运行图后铺画)”或“铺画选中方案(在当前图上增加)”,对所有方案或选中方案进行铺画。同时,还可以对全日计划进行保存、删除及导出至Excel等操作,编制好的运行图如图15-3所示。
图15-3 编制完成的运行图示意图
15.5.4 运行图调整
运行图的调整方法是选中某一列车的运行线,在“运行线”菜单栏中,或是直接单击右键,根据不同需求对列车运行线进行相应的调整。
1.调整某一列车发点
选中需要调整的列车→单击右键,点击“调整发点”,在弹出的“调整发点”窗口中,输入新的发车时间,或选择左移/右移相应的时间,即可调整选中列车的发点。
2.平移某一列车
选中需要平移的列车→单击右键,“平移列车”→“鼠标平移”,用鼠标移动整条运行线。
3.修改某一列车的交路
选中需要调整的列车→单击右键,“修改交路”,改变列车的交路方式,选择好要修改的交路名称,系统会计算新交路的始发与终到时间,如果新的交路与原来交路没有共同的始发或终到站,该功能失效。
4.修改合并车底
对于距离较远,人工无法勾上的两个车底,可以采用合并车底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选中需要合并车底的列车→单击右键,“车底操作”→“合并车底”。
15.5.5 结果输出
运行图编制和调整结束后,在“文件”菜单栏下,点击“输出打印”,通过设置输出参数,可以对列车时刻表、车底交路图、列车运行图等结果进行输出;在“运行图”菜单栏下,点击“计算指标”,可以对运行图的多类指标结果进行输出,如图15-4所示。
图15-4 计算指标示意图
此外,学生需要对速度指标、车底运用指标及综合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51、表152和表153中。
表151 速度指标表
表153 综合指标表
15.6 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结束1天内提交实验报告,提交的内容包括:
(1)TPM库文件(内含运行图方案和相关指标);
(2)实验小结;
(3)个人心得。
其中,实验小结应说明一些运行图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尤其是运行图一些没有完全满足技术要求的地方,需要在这里说明。
2.基本概念的简述清晰准确,有自己的理解和整合。
3.实验过程记录逻辑清晰、全面、详实、符合要求。
4.所编制的运行图没有明显的进路冲突、车底号重复、间隔时间不满足等错误。
15.7 思考题
1.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调整的原则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