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实验相关知识点
1.列车运行延误概念;
2.列车运行延误传播机理;
3.列车运行延误缓解措施。
26.2 实验目的及所需实验技能
为了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内掀起建设轨道交通的高潮。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领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Rail Sys实训是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置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真实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模,并完成该线路的运营质量分析。本实验是Rail Sys实训中的第三部分,旨在:
(1)深入了解列车运行延误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机理;
(2)认识不同交路的设置条件以及延误影响;
(3)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严谨求实、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的精神。
26.3 实验内容和要求
在Rail Sys实训——运行图铺画实验的基础上,本实验内容和要求如下。
26.3.1 实验内容
1.Rail Sys运行图和仿真子系统学习
掌握Rail Sys运行图和仿真子系统中的设置延误类型、延误仿真、仿真结果评估等功能。
2.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延误仿真
在自行完成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中,设置初始延误、离开延误、停站延误分别为2min、3min、3min,延误地点为除江苏路和南翔站以外的任意一站,并进行规模为30次的延误仿真。
3.5min间隔大小交路运行图延误仿真
在自行完成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5min间隔大小交路运行图中,设置初始延误、离开延误、停站延误分别为2min、3min、3min,延误地点为大小交路共线段的任意一站以及非共线段的任意一站,并进行规模为30次的延误仿真。
4.5min间隔Y形交路运行图延误仿真
在自行完成的从江苏路站到嘉定北站及江苏路站到安亭站的5min间隔Y形交路运行图中,设置初始延误、离开延误、停站延误分别为2min、3min、3min,延误地点为Y形交路共线段的任意一站,并进行规模为30次的延误仿真。
26.3.2 实验要求
1.在实验前,需要详细了解列车运行调整措施。
2.实验以单人实验形式完成。
26.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其他材料
装有Rail Sys软件的计算机。
26.5 实验方法、步骤说明
26.5.1 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延误仿真
打开运行图和仿真子系统Timetableand Simulation Manager。
1.打开原有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文件。
2.设置延误条件并进行仿真(图26-1)。
点击Edit选项中Editperturbedtimetables,分别创建初始延误、离开延误、停站延误,平均延误时间分别为2min、3min、3min,选择任意车站。
图26-1 设置延误条件
点击Edit选项中Generateperturbedtimetables,出现图26-2所示界面,设置Numberof timetables为30,通过点击Create生成指定数量的受延误影响的运行图。
3.仿真结果评估。
点击Windows——Multiplesimulation将界面切换成图26-3所示情况,点击图标,右侧列表栏会显示各次仿真的统计结果,包括总延误时间、加权总延误时间、平均每辆车延误、最大延误时间、最大延误发生地点等一系列指标。
26.5.2 5min间隔大小交路运行图延误仿真
打开原有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5min间隔大小交路运行图中,按上述操作流程设置初始延误、离开延误、停站延误分别为2min、3min、3min,延误地点为大小交路共线段的任意一站以及非共线段的任意一站,并进行规模为30次的延误仿真。汇总各次仿真结果,分析不同延误类型造成的影响。
图26-2 设置延误次数
图26-3 仿真结果展示
26.5.3 5min间隔Y形交路运行图延误仿真
打开原有的从江苏路站到嘉定北站及江苏路站到安亭站的5min间隔Y形交路运行图中,按上述操作流程设置初始延误、离开延误、停站延误分别为2min、3min、3min,延误地点为Y形交路共线段的任意一站,并进行规模为30次的延误仿真。汇总各次仿真结果,分析不同延误类型造成的影响。
26.6 实验报告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结束1天内提交实验报告,提交的内容包括:
1.单一交路、大小交路、Y形交路运行图延误仿真场景参数和仿真结果(Excel格式文件);
2.实验小结;
3.个人心得。
26.7 思考题
1.简述不同延误类型和延误程度下的延误传播规律。
2.简述不同交路的区间通过能力和延误影响。
3.针对不同交路延误提出合理缓解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