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实验相关知识点
2.线路最大通过能力对运行延误恢复程度的影响。
27.2 实验目的及所需实验技能
为了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内掀起建设轨道交通的高潮。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领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Rail Sys实训是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置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真实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模,并完成该线路的运营质量分析。本实验是Rail Sys实训中的第四部分,旨在:
(1)了解列车运行图质量评价方法;
(2)认识延误发生位置的不同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3)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严谨求实、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的精神。
27.3 实验内容和要求
在Rail Sys实训——运行延误仿真实验的基础上,本实验内容和要求如下。
27.3.1 实验内容
1.Rail Sys仿真结果评估子系统学习
掌握Rail Sys仿真结果评估子系统中的各类指标统计图的生成及分析。
2.单一交路各站初始延误仿真
在自行完成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中,对各站不同程度的初始延误进行仿真,以分析各站的能力极限以及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3.单一交路各站停站延误仿真
在自行完成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中,对各站不同程度的停站延误进行仿真,以分析各站的能力极限以及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4.单一交路各站出发延误仿真
在自行完成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中,对各站不同程度的出发延误进行仿真,以分析各站的能力极限以及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27.3.2 实验要求
1.学生需要通过仿真结果评估子系统中的所有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2.实验以单人实验形式完成。
27.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其他材料
装有Rail Sys软件的计算机。
27.5 实验方法、步骤说明
27.5.1 单一交路各站初始延误仿真
打开运行图和仿真子系统Timetableand Simulation Manager。
1.打开原有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文件。
2.设置延误条件并进行仿真。初始延误分别为2min、3min、5min,延误地点依次设置为各车站,每个站仿真次数为30次。
3.新建仿真评价。
点击Generateanewevaluation图标,弹出创建评价图例的对话框。首先是填写图例名称;接着填写本次评价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针对的项目的名称,作者,组织等);再次设置本次评价所考虑的车站并创建评价列车数据;最后设置本次评价所考虑的时间维度以及单位时间坐标宽度。
4.获得展示图。
选择需要展示的数据类型,包括延误时间、延误分布、延误车辆数三方面,图标分别为。在此基础上,点击
中任意图标,对具体的数据内容进行设定,包括到达情况、离开情况、附加延误、延误传播过程等,得到最终的展示图,如图27-1和图27-2所示。
5.分析各站不同程度初始延误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27.5.2 单一交路各站停站延误仿真
1.打开原有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文件。
图27-1 延误评价
图27-2 延误分布
2.设置延误条件并进行仿真。停站延误分别为2min、3min、5min,延误地点依次设置为各车站,每个站仿真次数为30次。
3.使用仿真结果评估子系统评价各站不同程度停站延误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27.5.3 单一交路各站出发延误仿真
1.打开原有的从江苏路站到南翔站的3min间隔单一交路运行图文件。
2.设置延误条件并进行仿真。出发延误分别为2min、3min、5min,延误地点依次设置为各车站,每个站仿真次数为30次。
3.使用仿真结果评估子系统评价各站不同程度出发延误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27.6 实验报告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结束1天内提交实验报告,提交的内容包括:
1.不同类型延误(初始延误、停站延误、出发延误)分析报告;
2.实验小结;
3.个人心得。
27.7 思考题
1.研究不同延误类型下的运行调整策略。
2.结合基础设施、运行图编制等部分,分析限制能力的产生原因和对延误产生与缓减的影响。
3.考虑其他在运营可靠性方面的评估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