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但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尤其在种植业上更为突出。 目前大厂回族自治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效益低,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不高 种植业作为弱势产业,生产周期长、种植效益受自然和市场双重因素影响,和其他行业比,投入产出不合理,致使农村主要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老弱妇主导种植业生产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阻碍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农民过去以种粮为主,打工上班为辅,现在则以打工上班为主,种粮种地为辅,粮食种植面积有进一步减少的危险,存在撂荒危险隐患。
2.资金投入不足 调整种植结构必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启动和运行,但由于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效果很难预料,农民自身怕赔本,舍不得投入,贷款不敢盲目使,从而造成农民在结构调整中投入,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结构调整的需要。
3.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 自90年代中期以来,降雨呈现减少趋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有一部分机井已不能抽水,有效灌溉面积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风雹灾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4.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农民不敢调 调整种植结构就是淘汰大路品种,种植适销对路品种,而这些品种是农民以前很少接触过的,种植技术要求高,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必须使用配套技术。虽然农业部门每年都对当地种植品种,利用多种形式推广配套栽培技术,但由于农民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很难掌握,再加之每个品种由于小气候的影响,农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使用等原因,影响了种植的调整速度。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度和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水平比较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农业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速度较慢,影响了全县粮食生产潜力的发挥。
5.中介组织薄弱,专业化生产水平低 虽然近几年大厂回族自治县加大了各种中介组织队伍的建设,但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还不强,一家种植一个品种的状况还很普遍,加快专业化生产的任务还很艰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