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头等重要,而耕地保护是“生命线”。现实情况是,我国的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耕地是非再生性资源,一旦丧失,无法弥补。因此,依据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制定适宜的防治对策,使土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不致因不适当的人类活动而受到污染、破坏。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充分发挥耕地增产效益,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常言说:“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头等重要,而耕地保护是“生命线”。现实情况是,我国的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已达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城镇规模扩张,不断吞噬着城市周围的优质良田,粮食生产能力受到挤压。耕地是非再生性资源,一旦丧失,无法弥补。土壤是联结生物与非生物界,有机与无机界的重要枢纽。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就成为一切生物循环的一部分,造成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危害人、畜健康。特别是农药、化肥、重金属(铜、汞、砷、铬、铅、镍)等,当超过自净能力,就会造成土壤污染,不能用于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因此,依据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制定适宜的防治对策,使土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不致因不适当的人类活动而受到污染、破坏。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充分发挥耕地增产效益,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