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潮土和褐土改良及利用方法

潮土和褐土改良及利用方法

时间:2024-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故城县的土壤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人为的灌溉、平整土地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性状,使土壤分布由原来的8个土属改为5个土属。沙质冲积物土属按土体构型来说本县均属沙质潮土土种。分析故城县盐化潮土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主要是这些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矿化度较高造成的,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近年来由于长期干旱和人为耕种治理,逐渐转变为轻壤质黏体褐土化潮土。

故城县的土壤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人为的灌溉、平整土地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性状,使土壤分布由原来的8个土属改为5个土属。现将其形态特征和主要生产性能分述如下:

1.潮土亚类 1980年,潮土亚类是本县主要土壤类型,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面积为45772hm2,占土壤面积的48.83%,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4%左右,土壤反应偏碱性,通体石灰反应强烈,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至2009年,潮土亚类面积增至46186hm2,占土壤面积的49.07%

1980年潮土亚类又分为沙质冲积物、壤质冲积物2个土属。

(1)沙质冲积物潮土。沙质潮土主要分布在青罕、坊庄、饶阳店三个乡镇,面积为481.3hm2,占全县总面积的0.51%,土体多为均质漏形,保水保肥性较差,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9%左右。沙质冲积物土属按土体构型来说本县均属沙质潮土土种。沙质潮土,结构较松散,漏水漏肥,通气状况良好,养分释放快,种植作物多以小麦玉米、谷子、花生、甘薯、棉花为主,有的已成为林果区。2009年,这类潮土转变为沙壤质潮土。

(2)壤质冲积物潮土。性质介于沙质冲积物和黏质冲积物之间。一般都有良好的耕性,适种作物广泛,是本县较理想的耕作土壤类型,加之多年来人为的定向培肥,土壤肥力平和熟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都有分布,是本县面积最大的土属,面积为45290.7 hm2,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48.32%。按照土体构型续分为10个土种:沙壤质潮土、沙壤质底壤潮土、沙壤质底黏潮土、轻壤质潮土、轻壤质底沙潮土、轻壤质漏沙潮土、轻壤质底黏潮土、轻壤质蒙金潮土、轻壤质体黏潮土、中壤质潮土。

2.褐土化潮土亚类 它是本县潮土土类中的第二个亚类,是潮土向褐土过渡的土壤类型。土层质地比较均一,多为壤质,主要分布在运河及清凉江沿岸缓岗地带,涉及建国、军屯、半屯、三郎等四个乡镇,1980年面积为32715.3hm2,占土壤面积的34.9%。至2009年褐土化潮土亚类面积变为32724hm2,占土壤面积的34.8%。由于分布在地形部位较高处,所以排水良好,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4m,有时可达7m,表层土壤已脱离地下水影响,所以具有初期褐土特征。耕作层疏松多孔,干爽鲜艳,呈浅棕或灰褐色,碎屑或团块状结构。心土层为浅灰棕色,仍有较多根系分布,其孔隙较多,有假菌丝体,尤其在70cm以上的黏质层上更为明显。底土层有时可见锈斑锈纹痕迹,说明潮土过程尚在进行。根据表层质地的差异,本亚类可划分为沙壤质冲积物、壤质冲积物两个土属。

(1)沙质褐土化潮土。主要分布在北部沙河两岸的里老、辛庄、青罕的沙丘地带,表层质地沙壤或土体出现间层,通体石灰性反应,内外排水良好,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适种小麦、谷子、玉米及薯类、花生等作物及果树。1980年面积为233.2hm2,占土壤总面积的0.25%;到2009年这部分土壤转化为沙壤质褐土化潮土。

(2)壤质褐土化潮土。主要分布在南运河、清凉江沿岸,高平地形部位上,如建国、军屯、三郎,面积为32482.1 hm2,占土壤总面积的34.63%;2009年这部分土壤面积为32724hm2,占土壤总面积的34.77%。由于所处部位相对较高,排水良好,疏松多孔,通透性好,发育层较厚,地下水埋藏5~8m,上层土壤脱离地下水影响,土壤颜色较鲜艳,在心土层可见假菌丝体,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壤pH值变化不大,含钾素丰富,无盐化现象,物理性状良好,适种棉花及多种作物,但干旱问题较突出,地下水矿化度低,适宜灌溉,易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已成为本县粮棉高产重点区。

根据土体构型可将此土属划分为8个土种:沙壤质褐土化土种、轻壤质褐土化潮土、轻壤质底沙褐土化潮土、轻壤质漏沙褐土化潮土、轻壤质蒙金褐土化潮土、轻壤质体黏褐土化潮土、轻壤质底黏褐土化潮土、中壤质褐土化潮土。到2009年沙质褐土化潮土已经转化为沙壤质褐土化潮土,故该土属划分为8个土种。

3.盐化潮土亚类 它是本县潮土土类中的第三个亚类,主要分布在坊庄、里老、辛庄、夏庄、故城、青罕六个乡镇。1980年面积15166.4hm2,占总面积的16.19%。分析故城县盐化潮土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主要是这些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矿化度较高造成的,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从故城县的气候特点来看,一年之内雨量分布很不均匀,67%的雨量集中于七八两月,并多以暴雨形式降雨,年际间雨量分布不均,旱涝频繁,春秋蒸发强烈,此期土体积盐达到高峰,干旱积盐,涝碱相随。

故城县盐化潮土主要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同时在一些洼地中也有硫酸盐氯化物的存在。其中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在故城县分布面积较广,面积为12371hm2,占总面积的13.2%,分布地形一般比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较高;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多分布在黑龙港两岸,原小庙乡的低洼部位,面积为2795 hm2,占总面积的2.98%。由于含氯化物较多,土壤吸湿性强,地表发潮,俗称潮碱或油碱,历史上当地群众有熬小盐的习惯。此类土壤结构差,肥力低,宜发展牧草、绿肥、棉花等抗耐盐作物。

由于地下水位连年不断下降,到2009年此类土壤面积没有变化,但耕层含盐量明显降低,再加上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等措施,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

4.沼泽化潮土亚类 1980年,沼泽化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季节性积水常年潮湿的地带,不宜农用,可种植芦苇,面积21hm2,占总面积的0.02%。近年来由于长期干旱和人为耕种治理,逐渐转变为轻壤质黏体褐土化潮土。

5.褐土性土亚类 褐土性土俗称“沙土岗子”,由于地势较高,多高于地面10~15m,有风蚀现象,适合发展林果。近几年由于平沙造田已很少见。面积为59.4hm2,占总面积的0.06%。至2009年降为43.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05%。至2009年降为43.3hm2,占总面积的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