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农作物的基础,肥料是农作物的食粮。近几年,随着化肥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民从不接受到接受使用,发展到大量施用化肥。在此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县级农业部门技术装备落后,缺少必要的土壤检测手段,以及推广体系不健全、科研与推广运行机制不衔接、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没有转换为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施肥技术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农民在肥料的投入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施肥数量、施肥方法缺乏科学依据,不考虑土壤养分丰缺及产量水平等,而出现经验施肥,盲目施肥的现状。分析故城县农民施肥状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盲目施肥 部分农民在肥料品种选择和肥料用量的确定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只凭经验,过去用什么肥料、用多少,年年如此,有的是不管自己的地力种植的作物种类,看别人用什么就跟着也用什么。
2.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 不考虑经济效益和作物产量及品质等因素,而是依据市场价格的高低来决定。当所种植作物价格看好时,便认为多施肥就能多增产,造成施肥过量,降低肥料利用率;当农产品价格低时,肥料投入量就不足,更不考虑针对不同作物合理施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同时,存在着经济作物施肥量大,造成土壤养分含量甚高,粮食作物施肥量低,土壤养分含量不足。
3.施用方法不当 主要表现在有机肥腐熟不彻底就施用,经常发生烧苗现象;冲施大量的化肥,且施肥间隔时间太短,从而造成肥害。
4.有机肥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施用量不均衡 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用量过大。
5.科学施肥水平不高 有机肥料投入比例连年下降,在总养分中有机肥仅占25%左右,粮田有机肥投入不足;氮、磷、钾化肥施用不平衡,钾肥、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不足;传统施肥技术导致化肥当季利用率不高,氮肥30%~40%,磷肥15%~30%,钾肥30%~45%。由于不科学施肥,一方面造成农业投入成本增加,施肥效益下降,甚至出现增肥不增产,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了土体和地下水。按氮肥当季利用率30%计,全省每年仅因氮肥不合理施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左右。
6.施肥结构不合理 作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主要通过施肥来补充。因此,施肥直接影响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近几年施肥上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
(1)经济作物施肥重,普通大田作物施肥轻。用于果树、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施肥量大于大田作物施肥量。
(2)重复混肥,轻专用肥。随着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复混肥异军突起,虽然促进了土壤养分的变化,但由于许多复混肥杂而不专,导致不少农民对自己种作物需什么肥料、土壤缺什么养分,底数不清,依赖于复混肥,致使盲目施肥。
(3)重化肥施用,轻有机肥施用。有机肥资源缺乏是导致农民施有机肥少的主要原因,所以把有限的有机肥用于经济作物,绝大部分大田长时间得不到有机肥的补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