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2.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1(1是可变因素,本次试验设定为有机肥)的设计,“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增加一个有机肥的处理15(只施有机,不施化肥),亩施有机肥3000kg。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表8-3)。
各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采用随机排列,高肥区与无肥区不能相邻。小区面积30m2,试验地周围设1m保护行。田间小区留观察道,各试验点田间小区排列示意图见档案。
表8-3 “3414”试验方案
续表
冬小麦—夏玉米两作最高施氮水平为45kg/亩,最高施磷(P2O5)水平为21kg/亩,最高施钾(K2O)水平为27kg/亩。具体每个因素亩施肥量见表8-4至表8-8。
表8-4 ≥450kg冬小麦肥效试验各因素肥料用量(kg)
表8-5 <450kg冬小麦肥效试验各因素肥料用量(kg)
表8-6 ≥500kg夏玉米肥效试验各因素肥料用量(kg)
表8-7 400~500kg夏玉米肥效试验各因素肥料用量(kg)
表8-8 <400kg夏玉米肥效试验各因素肥料用量(kg)
3.操作规程
(1)按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质地(沙、中、黏)确定试验地点。综合分析当地小麦产量,划出高、中、低三个产量水平,在不同产量水平的耕地上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点(GPS定位),安排田间试验,其中高肥力水平3个点、中肥力水平4个点、低肥力水平3个点,试验周期为3年(3茬小麦3茬玉米)。
(2)小区面积30m2(5m×6m),小区宽度不应低于4m,依据地块形状确定小区排列方式。各试验点小区排列详见档案资料。
(3)施肥方式。冬小麦磷、钾肥一次全部底施翻入土内,防止烧苗。夏玉米磷、钾肥作底肥施用,施肥深度在10cm以下。用于小麦的氮肥底追比例为1∶2,1/3的氮肥作底肥,2/3的氮肥作追肥,追肥在起身—拔节期追施(最高施氮肥处理可分起身、拔节两次追施,各占1/2)。用于夏玉米的氮肥分2次施(苗期或底肥占1/3、大喇叭口期占2/3)。本次试验除处理15以外一律不施有机肥料,也不进行秸秆还田。
(4)试验作物品种。小麦良星99、玉米浚单20。
(5)试验用肥。尿素:含N46%;衡水磷肥:含P2O512%;硫酸钾:含K2O50%。
4.田间记载与管理 调查记载前茬作物品种、产量、病虫害发生情况、试验地土壤类型、质地、前茬作物产量、施肥量、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等。
(1)小麦。品种、播期、播量、出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群体、有效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倒伏情况等。
玉米。品种、播期、播量、出苗期、孕穗期、成熟期、群体、株高、亩穗数、穗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倒伏状况、灌水时期、灌水次数等。
管理措施。田间管理所有农艺措施要在一天内一次完成。
(2)产量。小麦每小区收获5~10m2单打单收换算亩产量。玉米全区收获,每小区收获后测全部鲜重,再从中取50kg风干脱粒称重,换算亩产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