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败血性支原体病(慢呼)
(1)水平传播:禽类初次感染支原体后,支原体长期存留于机体。鸡感染支原体6个月后,虽然已无临床症状,但仍可检出支原体,接触到它的鸡仍可被传染而发生支原体病。
(2)垂直传播:感染支原体的母鸡输卵管、公鸡精液中均含有支原体,通过交配、孵化传播此病,造成此病流行。
2.呼吸道大肠杆菌病
(1)水平传播:由于健康鸡群肠道、呼吸道带有大肠杆菌,随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脐带等途径进入机体,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禽类发病。
(2)垂直传播:业已证明,大肠杆菌可经输卵管感染鸡胚,交配可传播本病,消毒不严的人工授精也是传播途径。
(3)条件致病因素:饲养管理不良,营养失调,过冷、过热,卫生环境差,发生传染病时都是本病发生重要诱因。
3.新城疫
(1)垂直传播:尚未得到证明。
(2)水平传播:是新城疫最主要传播方式。新城疫基因型的出现,扩大了新城疫感染范围,过去对新城疫病毒不敏感的禽类已成为感染对象和本病传播者。鸡场的麻雀、乌鸦等飞鸟往往传播新城疫病毒,必须防止家禽与野禽接触。
(3) 由于禽类养殖量的增加,新城疫病毒污染范围扩大,生物安全的漏洞,禽类无法避免与新城疫野毒接触,不断消耗疫苗抗体,接种疫苗保护期缩短,体内带毒又使疫苗免疫反应加重,甚至造成新城疫免疫失败。
4.禽流感
(1)垂直传播:未被科学界证明。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种蛋在孵化时100%造成死胚,不可能造成垂直传播。
(2)水平传播:是不同血清型禽流感传播方式。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以均匀扩散方式为主,传播速度快,凡传播之处禽类无一遗漏皆感染流感病毒,因而禽类普遍带毒。相反,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多以跳跃方式传播,传播速度慢,呈现“局地”性发生。高致病力禽流感发生时必须控制传播源头,才能控制高致病力禽流感传播。
(3) 自然界禽类对流感病毒亲嗜性差别很大,对鸡高致病力的毒株对鸭却不敏感,对鹅不敏感的毒株对鸡却是致命毒株,因此鸟类、不同家禽是充当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鸡场不能同时养殖两种以上家禽,也必须防止家禽与野禽接触。
5.传染性支气管炎
(1)垂直传播:被传支病毒污染的种蛋在孵化时极易造成死胚,少数孵化出壳雏鸡也因体质太弱而无法成活,本病可排除垂直传播可能性。
(2)水平传播:本病水平传播一是传播速度快,一只鸡发病,迅速波及全群;二是产蛋鸡感染过程十分隐蔽,感染之后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直至降蛋,蛋壳质量下降,经诊断才知已患传支;三是传播途径较多,除呼吸道飞沫传播外,经消化道、生殖道也可传播。除注意呼吸道防疫外,还需注意把好饲料清洁与人工授精清洁关。
6.传染性喉头气管炎
(1)垂直传播:本病不存在。
(2)水平传播:本病病毒是最主要传播方式。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各日龄皆易感,幼鸡症状比较缓和,产蛋鸡症状表现严重,死亡率也较高。本病在流行过程中,养殖新区的鸡只几乎都被感染,死亡率高,产蛋率下降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毒力越来越弱,发病率越来越低,甚至不发病。令人惊奇的是:抗强毒株血清不能中和这种毒力趋弱的毒株,但弱毒株的抗体却可以中和强毒株。究其原因,可能是,老养殖区鸡群已大部保有对强毒株的抗体,这样就迫使部分强毒株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向更高的细胞结合性转化,以逃避抗体对它的不利作用,使得抗原性也发生了部分改变,流行发生随之也发生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