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3 呼吸道发病过程
1.支原体 在引起呼吸道病症的病原体中,支原体是第一位也是最基本、最顽固的一种病原体。支原体广泛存在于禽类养殖环境中,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支原体虽无一定形态,但有“吸盘”样结构,可以吸附、寄生于气管黏膜纤毛,损害气管纤毛完整性,不仅造成呼吸道炎症,而且使气管纤毛丧失产生黏膜抗体的能力,造成雏鸡免疫抑制。禽类一旦被支原体感染,就等于敞开了呼吸道防御系统的大门,容易被新城疫、流感等各类病毒感染。
2.尘埃、氨气禽舍中尘埃主要由禽类掉下的羽屑、皮屑,微细饲料颗粒,空气中的尘土等组成,是支原体、病毒等病原体的载体,其自身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也能加重各种病原体对呼吸道的损害。禽舍中的氨气不可避免,浓度小于2毫克/千克对呼吸道刺激不大,达到3毫克/千克时,可感受到刺激,5毫克/千克以上时,刺激性很大,直接诱发呼吸道炎症,必须强力通风。
3.病毒 流感、新城疫、传支、传喉、鸡痘、肿头综合征等病毒对呼吸道危害最严重。环境中的病毒进入机体,作用于呼吸道黏膜,首先激活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局部免疫应答机制等),再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白介素、干扰素等产生免疫应答,免疫T细胞发挥其吞噬作用,免疫B细胞识别病原,增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结合并清除病毒。此时,如病毒数量少,禽类机体免疫系统健康,产生的抵抗力足够强大,则病毒被清除。如病毒数量巨大且毒力强大,机体免疫力不足以抗拒,则病毒克服机体的抵抗力不断大量复制,引起禽类机体发病。
4.大肠杆菌 在引起禽类呼吸道疫病各病原体中,大肠杆菌只起到“帮凶作用”。正常呼吸道黏膜对大肠杆菌有阻碍、清除作用,大肠杆菌难以附着、繁殖。支原体一旦吸附、损害呼吸道黏膜并破坏其完整性,对大肠杆菌清除能力降低,大肠杆菌有了定居呼吸道、气囊黏膜的机会,引起细菌感染,对呼吸道黏膜的损害程度立即加大若干倍。由于大肠杆菌在养殖环境中普遍存在,数量庞大,所以呼吸道发现支原体感染,往往也伴随大肠杆菌感染。
5.其他细菌 巴氏杆菌、鼻气管鸟杆菌、沙门氏菌、里默氏杆菌、副嗜血杆菌等也引起呼吸道病,这类菌为呼吸道常在菌,在呼吸道黏膜免疫力低下时,乘虚繁殖,引起呼吸道病。
6.寄生虫 引起禽类呼吸道病的寄生虫以隐孢子虫为主。隐孢子虫与球虫同属于“顶复门—孢子虫纲—球虫亚纲—真球虫目—艾美尔球虫亚目”,感染禽类的隐孢子虫属于“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贝氏隐孢子虫”。隐孢子虫子孢子寄生在上皮的细胞内,虫体在细胞质外,被宿主细胞膜所包裹,药物作用不到虫体,所以隐孢子虫病难以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