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养殖自然环境普遍带有各类细菌,尤其是病鸡、康复鸡的分泌物、排泄物更带有大量细菌。不论是饲料、饮水、鸡舍、孵化器、用具,还是鸡的体表、鸡蛋表面等处到处有细菌的身影,就是极严格的消毒措施,也不能完全消灭细菌,细菌可以随时随空气、饮水、饲料等进入机体,对机体构成威胁。杜绝鸡感染细菌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存在细菌感染的数量问题,少量感染细菌不仅无害,而且刺激机体产生抵抗力,但大量或长期感染细菌,细菌一旦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就会造成消化道、呼吸道疾病。
2.垂直传播 目前能被证实的禽类垂直传播的细菌病,一是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二是大肠杆菌病。细菌的来源为:发生败血性沙门氏菌病或大肠杆菌病的鸡,卵泡、输卵管带有病菌,因而细菌进入卵内,随孵化而感染雏鸡;种蛋消毒不严,表面带有病菌,随蛋表面气孔进入蛋内;个别带菌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死胎后腐败爆破,散发大量细菌污染其他种蛋。带菌蛋孵化出的雏鸡无一例外带菌,继而成为白痢、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鸡。
3.营养因素 我国养殖业的特殊情况是小型饲料厂众多,由于监管不严,饲料良莠不齐,很多饲料营养价值不全,尤其是杂饼、杂粕(棉粕、花生粕、葵花籽粕、胡麻粕、菜子粕等)多未经脱毒处理,其有害毒素对肠道有较大刺激,而为致病菌感染造成条件;饲料氧化、霉变问题也很突出,饲料中谷物籽实颗粒被破碎之后,由于丧失了种皮的保护作用,营养物质,尤其是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类容易被氧化(俗称“咔了”),加之堆积体积大, 自身缓慢氧化产生热量散发不出去,如遇一定湿度,霉菌很快繁殖,造成饲料霉变。氧化、霉变的饲料对肠道损害极大,是零星发生消化道细菌病的重要原因。
4.人工授精操作不当 种鸡人工授精如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消化道细菌病发生。采精时污染进粪便,人工授精时不更换输精管,将病菌传播至健康鸡而造成大肠杆菌病零星流行。
5.应激应激因素是多方面的,声、光、电、色、过冷、过热、营养不良、环境卫生差、尘埃飞扬、氨气等有害气体刺激等,这些是可见、可知因素,可以激发消化道细菌病,而且不除去这类应激因素,细菌性消化道病不易根除。但最重要的应激因素是疫病,尤其是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炎、传支、传喉、肿瘤性免疫抑制病等发生时,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机体免疫力降低,免疫系统失去对肠道病原菌的调节与控制,肠道菌群失衡,造成肠道致病菌大量繁殖诱发肠道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