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肿瘤性疫病是防治免疫抑制病的关键传播并造成鸡肿瘤的马立克氏病毒、鸡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等,感染初期,肿瘤细小不为肉眼所见,但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害从一开始就表现强烈。比较各种动物肿瘤性疾病发生概率,鸡是最容易产生肿瘤的一种动物,尤易发生病毒传播性肿瘤病。 目前发现的鸡三种病毒性肿瘤病:马立克氏病毒诱发的多是细胞大小不均匀的T-淋巴细胞瘤,白血病病毒诱发的多是大小相对均匀的B-淋巴细胞瘤,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诱发的既有B-淋巴细胞瘤,又有T-淋巴细胞瘤。临床上,单一病毒诱发的肿瘤虽有,更多的却是两种以上病毒诱发肿瘤。而单靠剖检和肉眼观察,难以区分是何种病毒引起的肿瘤。感染其中一种肿瘤性病毒已可造成强烈的免疫抑制,何况感染两种以上肿瘤病毒造成免疫抑制就更强烈了。
2.控制肿瘤病毒的传播必须从源头着手 控制源头就是净化种鸡群,由于净化成本技术含量高,控制源头并不是每个种鸡场都能做到。有些种鸡场有侥幸心理,认为不做净化,找后账的也不多。这是因为养殖户对肿瘤性疫病的表现、危害还不认识,另一方面,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等免疫抑制强烈的病毒的发生、发展呈不均匀状态,时高时低,阳性鸡垂直传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批次发病率高,孵化后出的雏鸡表现强烈的免疫抑制,有的批次却又较低,雏鸡又几乎不表现免疫抑制。这就不好做出比较、鉴别,找后账比较困难。为蛋鸡养殖业长久发展考虑,必须从源头上净化、控制肿瘤性免疫抑制病,为养殖业创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3.把防控传染性法氏囊炎当做控制免疫抑制病重要的一环传染性法氏囊是公认的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三大疫病之一。鸡法氏囊是雏鸡期重要的免疫器官,它的健康尤其是3周龄之前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此批鸡养殖成败。
法氏囊病毒属双链RNA病毒科成员,只有血清Ⅰ型感染鸡。法氏囊病毒血清型未曾改变,但血清亚型多,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出现免疫法氏囊疫苗或患法氏囊炎之后,仍然可以再次罹患法氏囊炎的情况。
法氏囊病毒按其致病力,可以划分为:弱毒株、中等毒力株、强毒株、超强毒株。 自然界的弱毒株、中等毒力株只引起法氏囊轻微炎症,被广泛用作于制备疫苗株。强毒株感染可以造成法氏囊损伤, 日龄越小,损伤越重。超强毒株是近些年出现的致病力极强的毒株,可使免疫抗体水平较高鸡群发生法氏囊炎。法氏囊受病毒侵害后,法氏囊组织的淋巴细胞变性、坏死,毒株毒力越强,其淋巴细胞损伤越严重,免疫功能丧失也越严重。随着养殖业发展,法氏囊炎也有新变化:
(1)发病日龄扩大:由3~6周龄多发,扩大到3~260日龄皆有发生。
(2)发病速度加快,从发现病症到症状严重有时只需半天时间。
(3)宿主范围拓宽,鸭、鹅、麻雀等禽类已成为法氏囊病毒新的自然宿主,而且鸭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4)发病率、死亡率上升,发病率由原来的3%~40%上升至10%~100%,死亡率由原来的3%~10%上升至30%~70%。
(5)病程延长,由原来的7天延长到10天以上。
(6)同一批次、同一鸡舍鸡群可以反复发生法氏囊炎。
(7)非典型法氏囊炎症状病变使诊断变得困难,无特征性的尖峰式死亡、白稀便等症状;无胸腿肌肉刷状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特征性病变。往往可见法氏囊萎缩、囊内有乳白色渗出液或干酪物,多和新城疫并发,很难区分。近年来,陆续发生“呆立、拉白粪、生长缓慢、死亡率高,剖检:胸腺、法氏囊萎缩,腺胃稍肿胀,肌胃萎缩、壁薄,角质层下出血”病症,可能为一种新血清亚型法氏囊炎。
(8)只靠病理剖检很难区分非典型新城疫与非传染性法氏囊炎(因为法氏囊都萎缩),在未作出明确诊断之前贸然使用新城疫疫苗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险。
(9)法氏囊炎疫苗首免之后,由于疫苗毒株中和了母源抗体,在疫苗抗体产生之前,有7~10天雏鸡体内抗体为零,我们将此阶段,称为“免疫空白期”,也是法氏囊炎高发阶段,必须用免疫增强剂、“扶正解毒散”1周左右,保护法氏囊免疫空白期安全,预防法氏囊炎。
(10)腺病毒家族中的一种毒株可以引起包涵体肝炎,但此病毒属于不完全病毒,须借助法氏囊病毒的RND才能复制,所以包涵体肝炎一定与法氏囊炎并发,并发有包涵体肝炎的法氏囊炎病情严重,死亡率上升。但单纯只患法氏囊炎病时并不一定发生包涵体肝炎,这一点须注意。
法氏囊炎难防难治在蛋鸡养殖业中成为普遍共识,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延缓发病日龄,在于机体的抗体滴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防治中应注意的是:
①种鸡开产前必须接种两次以上法氏囊灭活苗,从而延长雏鸡体内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保护法氏囊免遭病毒侵袭。
②一定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首次法氏囊疫苗接种时间。在鸡的众多疫苗接种过程中,法氏囊疫苗最容易受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中和抗原,使疫苗毒株无法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使免疫失败。由于一般鸡场实验室对法氏囊抗体检测水平低,不容易监测法氏囊抗体滴度,只能根据雏鸡的来源判定。方法是询问供雏的种鸡场是否接种2次以上法氏囊灭活苗,如确实接种,法氏囊母源抗体滴度较高,半衰期都在15~19天,首免可安排在14日龄后进行,未接种法氏囊灭活苗的种鸡场雏鸡,母源抗体滴度低,首免可安排在3~7日龄进行,可以减少母源抗体的干扰。
③首免以滴口、滴鼻、点眼接种疫苗,多点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比单纯饮水免疫产生的抗体滴度高。
④不论法氏囊疫苗毒株强弱,免疫之后,法氏囊的囊泡都会发生轻微的炎症,使法氏囊的功能暂时丧失。这段时间内接种的各类疫苗均不产生免疫应答,相反其他疫苗还易使机体产生免疫紊乱,影响健康。因此,在法氏囊免疫7日内应禁止免疫其他疫苗。
⑤法氏囊疫苗毒力株的选用有限定,不可随便时间随便使用疫苗毒力株,不可盲目加大疫苗剂量,蛋鸡须慎用中等毒株疫苗。鸡的法氏囊对疫苗株病毒耐受力有限,毒株过强,有可能造成法氏囊不可逆损伤,使法氏囊丧失免疫作用,造成其他传染病发病率上升。
疫苗使用剂量, 日龄越小,使用剂量越少。3日龄免疫用0.6倍量,7日龄用1倍量,12日龄以上用1.5倍剂量,饮水免疫在此基础上增加1倍量,但不可超过3倍量。法氏囊弱毒苗比较娇嫩,耐受水质中电解质、pH值、温度等不利条件的能力比其他疫苗弱,饮水免疫时须加入0.5%脱脂奶粉作为“疫苗保护剂”,防止苗毒衰亡。
⑥所谓法氏囊的超前免疫是指18胚龄或出壳24小时之内的免疫。超前免疫需使用“免疫复合物疫苗”,也就是在疫苗制造过程中,将适量抗体加入疫苗中,组成疫苗抗体复合物。皮下注射该疫苗后,疫苗可不受母源抗体干扰,疫苗中的抗体还可活化法氏囊滤泡中的树突细胞,加速抗体生成,但投入成本较高。
⑦临床上常用法氏囊抗体(或卵黄抗体)、新城疫与法氏囊“双抗”注射治疗法氏囊炎,由于是被动免疫,约1周后抗体滴度衰减接近于零,无法抵御法氏囊病毒再次侵袭,蛋鸡须补充接种法氏囊炎疫苗,超过30日龄的肉鸡可以不再接种,但须补充接种新城疫一次疫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