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球虫病防治注意事项

球虫病防治注意事项

时间:2024-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球虫预防与治疗上应注意保护这种“涓滴效应”。蛋鸡在发生球虫病时,注意选用不影响机体产生免疫力的球虫药,也就是只作用于第二代裂殖子的药物。因此,对普通球虫病不必太介意。肉鸡饮水突然上升,预示球虫病将爆发,这时投药效果最佳。急性盲肠球虫病造成雏鸡死亡,常常被养殖户关注。其实最大的危险还是小肠球虫病,它症状不明显,只是感到肉料比高,粪稀,发育迟缓,鸡并不死亡。

(1)球虫病属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禽类食入的卵囊全部感染肠道细胞,在肠道内完成一个生活史之后,产生的卵囊全部排出体外,如不再感染卵囊,球虫病则自行痊愈,球虫卵不会在体内滞留,更不会发育成子孢子,形成新的感染。

(2)雏鸡、青年鸡感染少量球虫,机体受刺激后,能产生免疫力,此称“涓滴效应”(球虫疫苗即根据此原理)。在球虫预防与治疗上应注意保护这种“涓滴效应”。此“效应”对肉鸡无较大意义,又因为肉鸡养殖期短,球虫危害时间有限,有无球虫免疫力影响不大。但对蛋鸡养殖有相当大的意义,产蛋鸡需在产蛋前靠球虫“涓滴效应”产生对球虫的免疫力,防止在产蛋期发生球虫病而处于用药影响产蛋,不用药也影响产蛋的两难境地。蛋鸡在发生球虫病时,注意选用不影响机体产生免疫力的球虫药,也就是只作用于第二代裂殖子的药物。

(3)球虫病感染程度不仅与感染球虫的类型有关,而且与食入虫卵数量有关,一次食入10000个以上卵囊,急性死亡;每次食入4000~10000个卵囊,便血,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2000~3000个/次,影响增重;100~1000个/次,无症状而且可促进机体产生免疫力。因此,对普通球虫病不必太介意。

(4)对球虫病,饲养期在50天内的肉仔鸡以预防为主,饲料内可以连续或间断添加球虫病预防药物,如盐酸氨丙啉、癸氧喹酯、马杜拉霉素、盐霉素等,只要能够做到不发生或轻微发生球虫病即可。而饲养期稍长的肉鸡或肉、蛋兼用鸡,饲养期很长的蛋用鸡则以治疗为主,饲料内不宜添加预防球虫病的药物,以免影响禽类产生对球虫的免疫力。

(5)球虫卵须发育为孢子化卵囊才有感染能力,虫卵发育必须有较高温度和较高湿度的环境,夏季高温、潮湿,球虫病多发被养殖户知晓,但肉鸡舍就是在冬季也需较高温度,而且湿度也较高,球虫病同样多发。

(6)许多养殖户认为肉仔鸡由地面平养改为塑料网上饲养,鸡不接触粪便,不会发生球虫病,这其实是误解。确实,网上养比地面养鸡接触粪便大大减少,球虫病发生的概率与严重程度比地面平养减少很多倍,但网子上仍残留少许粪便鸡,无法避免鸡完全不接触粪便,况且球虫卵无处不在,鸡随时有感染球虫卵的机会,仍会发生球虫病,不过轻微罢了,必要时仍需用抗球虫药物。

(7)各型球虫混合感染很普遍,少则1~2种,多则3~4种,甚至达到6种球虫混感的程度。各型球虫之间无交叉免疫性,同一鸡舍内同一批鸡能发生数起球虫病并不令人惊奇。其原因就是因为感染鸡在不同时间内感染不同型球虫所致。

(8)鸡的饲养期内,饲养前期以柔嫩艾美尔球虫感染引起的急性盲肠球虫为主,堆型、巨型等小肠球虫为辅;饲养后期则以堆型、巨型等小肠球虫为主,毒害、柔嫩等艾美尔球虫感染引起的小肠球虫为辅,避免因用药不当,影响治疗效果。

(9)球虫的耐药性超强,一种新上市的球虫药只需使用3次,就可以检出耐药虫株,因此,无法找出一种万能球虫药。临床上经常有养殖户说,这个球虫药好用,那个球虫药不好用,其实好用不好用都是相当的。在治疗球虫病时,采用“穿梭用药”、“搭配用药”等方法,可以克服球虫的耐药性,达到治疗目的。

(10)球虫病治疗期间不宜使用促进球虫发育的物质,如:麸皮、碳酸钙、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饲料等。早期发现球虫感染,早治好于晚治。肉鸡饮水突然上升,预示球虫病将爆发,这时投药效果最佳。

(11)球虫造成强烈的免疫抑制,球虫感染期内不宜接种各类疫苗,接种疫苗之前,最好用几天抗球虫药物。

(12)雏鸡消化功能不健全,小肠内缺乏胰凝乳蛋白酶和胆汁,不能将球虫孢子卵囊膜消化后脱去,所以在15日以内的雏鸡很少发生球虫病。近年来,由于饲料内各种酶制剂的大量添加,本病有逐渐提前的趋势。

(13)急性盲肠球虫病造成雏鸡死亡,常常被养殖户关注。其实最大的危险还是小肠球虫病,它症状不明显,只是感到肉料比高,粪稀,发育迟缓,鸡并不死亡。如果不加治疗,因为它造成免疫抑制和肠道黏膜损伤,很快引起肠毒、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甚至流感、新城疫、气囊炎等病症,伴有小肠球虫病的鸡病很难用药物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