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禽类多发肾肿、尿酸盐沉积症的原因
(1)禽类进化的结果。飞翔自如的动物,必然要尽一切可能减少身体多余的重量,携带类似哺乳动物的膀胱腾飞不起来,在其进化过程中,改变了的禽类生存下来,而未改变的禽类灭绝。
(2)禽类机体缺乏精氨酸酶,蛋白质代谢产物形成的含氮物无法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尿素,只能转化为鸟嘌呤,再形成不溶于水的尿酸盐。尿酸盐排出不畅,沉积于肾脏、输尿管,使肾脏从外观上呈花斑状,称为“肾肿”;尿酸盐多到沉积于各内脏器官表面,称之为“痛风”。
(3)禽类的泌尿系统特殊,禽类没有肾盂,肾小球、肾小管也不发达,重吸收功能差,尿酸盐不溶于水,不受利尿药所左右,肾脏脆弱,一旦尿酸盐排出受阻,则引发肾肿、痛风。
2.肾肿发生的具体原因
(1)营养因素:
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饲料蛋白质能量比不合理,蛋白质超出机体需求量,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只能代谢排出体外,产生的尿酸盐量大,超过肾脏的承受力,未能及时排出的尿酸盐发生沉积。
②饲料中的钙含量不合理。鸡产蛋期饲料钙含量为3.5%钙,可满足其生成蛋壳之需。雏鸡、青年鸡长骨骼需要钙,但不需要高钙饲料,如过早饲喂高钙饲料,多余的钙超出肾排出能力,沉积于肾,则造成肾肿、痛风。
③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可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若维生素A缺乏,肾脏上皮细胞角质化,则影响肾脏功能,肾小管吸收、排泄发生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而发生肾肿、痛风。饲料中的维生素A易失活,即使采用包囊技术保护率也较低,如饲料内维生素A添加不足或饲料存放时间过长,维生素A失活,造成维生素A缺乏,引起肾肿、痛风。
④供水不足。多发生于蛋用雏鸡,雏鸡出壳后需进行一系列诸如雌雄鉴别、注射马立克疫苗等出场准备,加之长途运输,若雏鸡超过24小时不能得到供水,易造成机体脱水,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尿酸盐沉积,诱发肾肿、痛风。
(2)中毒因素:
①药物影响。对肾脏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磺胺类、氨基糖甙类等,或以结晶微粒阻塞肾小管,或造成肾脏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尿酸盐沉积。对肾脏虽影响不大的药物,如长期应用,也会影响肾脏功能造成肾肿。
②“感冒通”(含有)等过量或长期应用。
③饲料被曲霉菌毒素污染,霉菌毒素损伤肾上皮细胞,影响肾功能,造成尿酸盐沉积。
(3)疫病因素:
①病毒感染。能造成尿酸盐沉积的病毒病较多,其中以肾性传支、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最严重。病毒都以肾脏上皮细胞为靶细胞,造成上皮细胞损伤,破坏其功能,造成尿酸盐沉积。
②细菌感染。能发生肾肿的细菌病较多,其中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等较常见。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干扰肾上皮细胞功能,造成尿酸盐沉积,但这类肾肿多是可逆性的,恢复比较容易。
③肿瘤病。常见的发生尿酸盐沉积的肿瘤病为马立克氏病,肾脏发生肿瘤,破坏肾脏功能,尿酸盐沉积很严重,死亡率高。
3.肾肿的防治
(1)查找肾肿发生的原因,对因采取措施。如调整蛋白能量比,把握换料时间,注意补充维生素A,勤检查供水系统等,问题就迎刃而解。
(2)肾肿、痛风发生后,应减少肾脏的负担,也就是尽可能减少尿酸盐的生成。酌减全天料量的1/5,产蛋鸡发生肾传支、禽流感、新城疫等呼吸道病期间,因为产蛋率降低,对钙、蛋白质的需求量减少,如不减料,过多的钙、蛋白质需代谢排出,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机体的恢复。
(3)正确选用通肾药:研究表明,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 DL—蛋氨酸、2-羟-4-甲基丁酸、阿司匹林钠等可使尿液酸化,加速尿酸盐的排出。相反如选用大量使用含小苏打、氯化钠等离子类通肾药,这些药的作用机理是让离子进入体内,使机体体液渗透压增高,禽类多喝水,从而代偿性地将尿酸盐排出体外。使用此类药物时间上应把握不超过1~2天,时间稍长些就会造成禽类拉稀等后遗症。
(4)中药治疗:中兽医认为,肾肿皆为肾虚所致,以补肾虚、壮肾阳为治疗原则,“八正散”等中药方剂有较好疗效,无毒副作用,无残留,较之化学离子类药物,通肾作用更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