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很少,河北低平原冬麦区为120~140mm,太行山山前平原冬麦区为180~210mm,只能满足小麦全生育期需水的20%~30%。麦田灌溉是保证小麦正常生理代谢,实现小麦丰产的重要措施。但河北省是我国水资源极缺乏地区,水已经成为发展小麦生产的限制因素。因此,在小麦生产上,树立节水意识,开发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效益,对发展河北省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农艺节水主要是通过改善灌水方法,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的。主要措施有:
1.增施肥料,培肥地力 这是节水的基础。肥和水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两个因子,增水必须以增肥为基础,增肥必须以灌水为前提,两者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水肥效益。
2.选择适宜品种 这是节水的前提。依据灌水条件选择品种是节水丰产的重要措施。据河北省作物研究所研究结果证明:肥水敏感型的高秆品种(100cm以上),生长繁茂,一般不适应大肥大水,而在低水肥条件下增产显著,水肥过多,反而倒伏。肥水迟钝型的矮秆品种(85cm左右),如冀麦18号、冀麦26号等品种,对水肥适应性强,要求高,虽基础产量低,但随着水肥条件的提高产量直线上升,水肥投放效益高。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品种,在中水肥条件下表现出优势,过量投入也减产。因此,一定要根据当地灌溉条件选择适宜品种。
3.选择适宜的灌水时期 这是提高水效益的关键,是节水增产的关键性措施。不同的灌水时期对产量和水效益的影响很大。在只能浇一水的麦田,以浇在起身、拔节期效果最好。在能浇两水的麦田,群体小的地块以起身水配合孕穗水最好;群体大的地块以拔节水和灌浆水配合效果最佳。在能浇三水的条件下,冬前干旱型以浇好冻水、拔节水和灌浆水,能使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三方面均衡发展;一般年份以起身水、孕穗水、灌浆水三水配合为宜。在不同的灌水组合中,中低产条件下起身到拔节水特别重要。高产麦田,在冬前浇足冻水、早春保墒壮苗情况下,早春应控制水肥,抑制基部节间生长,注意拔节后灌水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形成壮秆大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