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地质量检查

整地质量检查

时间:2023-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耕深检查一般用犁沟尺或直尺在犁地进行中测定。耕深检查一般在拖拉机后每隔一定距离检查测定一次。平均耕深与规定耕深偏差不应超过1cm。如果在耕地完成后进行,土壤尚未下沉时检查,应将耕深减去20%;如土壤已经下沉则减去10%~15%,可得出耕深的近似值。必要时,可用1m2木框,估算其中未被埋没的杂草和残茬数量。

1.材料用具 供试大田,犁沟尺、米尺、铅笔等。

2.内容步骤 在一年两熟种植区,由于夏收后,时间紧,为争农时,一般不进行整地,而进行套播或贴茬播种,耕地环节则一般在小麦播前进行。这次耕地对全年作物丰产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保证质量。

(1)耕地的及时性检查。麦耕地是否遵守规定的时间,并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状况确定是否在适耕期内耕翻。同时还要对田间状态(留茬多少、高低,杂草,施肥等)进行调查。

(2)耕地深度。耕深是耕地质量的主要指标。耕地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

耕深检查一般用犁沟尺或直尺在犁地进行中测定。方法是:将犁沟尺底座平置于未耕田的土表面,紧靠犁沟,移动游尺,垂直插入已耕地的沟底,读出游尺上的刻度即为测定的耕地深度。如无犁沟尺,可用直尺测定,将直尺一端直立沟底,用另一直尺水平放在未耕地上,读出横尺的刻度即为耕地深度。耕深检查一般在拖拉机后每隔一定距离检查测定一次。视地块大小对角线取10~20个点,求其平均数。平均耕深与规定耕深偏差不应超过1cm。另外,测定时应避开地头机车转弯处。

如果在耕地完成后进行,土壤尚未下沉时检查,应将耕深减去20%;如土壤已经下沉则减去10%~15%,可得出耕深的近似值。

(3)耕地的疏松程度和细碎程度。疏松程度(疏松系数)是指耕过土层(疏松层)的深度与实际的耕地深度的比率。疏松系数越大,耕翻的土壤越细碎。

碎土程度以每平方米大于5cm土块的数量或所占面积来表示。也可用目测法评定,检查翻转的垡块是否散碎、基本散碎、不散碎。

(4)耕地的整齐度。一般采用目测的方法。

(5)漏耕与重耕。可用测定耕幅的方法检查,即在机车到来之前,用尺子以沟壁为0,距沟壁4~5cm处固定一点,机车通过后,再从新沟壁量到0点的距离为实际耕幅,将此耕幅与犁的耕幅比较。如实际耕幅大于犁的耕幅就说明漏耕,反之,则有重耕。如发现漏耕面积较大,则须再耕。

(6)杂草、残茬和肥料掩埋情况。良好的耕翻应完全掩埋杂草、残茬和肥料,如耕地质量不好,有漏耕、重耕、翻垡不良、垡片凌乱,则必然掩埋情况不良。检查的方法是:沿耕地对角线行走,检查没有被掩埋的杂草、残茬和肥料的数量,用目测法评定记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必要时,可用1m2木框,估算其中未被埋没的杂草和残茬数量。

(7)犁沟、沟壁状况。观察犁沟、沟壁是否整齐、直正。记整齐、直正,基本整齐、直正,不整齐、不直正。

(8)回垡、立垡、地头整齐情况。观察在耕地中是否有回垡、立垡现象。记没有、个别,立垡、回垡多。观察犁在地头起落线是否一致。记地头整齐、基本整齐、不整齐。

(9)垄沟、垄背多少。耕翻要求尽量减少垄沟、垄背。用目测法,一般五铧犁机耕时,50m内有一垄沟或垄背为正常,否则为多。

知识链接

Z H IS H IL IA N J IE

土壤宜耕性的掌握

土壤耕性是指影响土壤耕作的难易和土壤耕作质量的土壤属性。包括土壤结持力、黏着力和可塑性。土壤耕性一般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耕作难易程度,是指土壤在耕作时对农机具产生阻力的大小,它决定了人力、物力和机械动力的消耗,直接影响机器的耗油量、损耗以及劳动效率;耕作质量好坏,是指耕后土壤表现的状态及其对作物生育产生的影响;宜耕期长短。

土壤宜耕期指土壤最适合进行耕作的含水量范围。结持力是指土壤颗粒间相互凝结、抵抗农具破碎土壤的阻力。黏着力是指土壤黏着农具的一种力。可塑性是指土壤在外力的作用下引起土体变形,当外力排除后继续保持变形的性能。耕性在水分少时主要受结持力影响,水分多到一定程度又受黏着力的影响。可塑性虽不影响耕作难易,却关系到耕作质量。湿耕时因可塑性而形成“明条”“垡条”之后,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总孔隙减少,一旦水分丧失又重新产生很大的结持力。在生产上掌握宜耕期最简便的方法是选土壤水分最适当的时机。即当土壤水分不很少,结持力已减小,黏着力尚未产生的时期。土壤水分对土壤耕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干硬阶段。水分少,只在吸着水以外的范围。土粒间胶结物黏结紧,结持力很大,土粒不易移动。加压则破,但不变形,表现为干硬。此时犁难入土,勉强耕地则成干坷垃和粉末状土粒,所需动力大,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因坷垃土粒未重新排列,有一定的孔隙,遇水易破碎,故称活坷垃。

(2)酥脆阶段。由于土壤逐渐增加水分,土粒四周形成水膜,但膜不厚,土粒不易滑动,胶结物质因吸水而使胶结力减弱。这时土壤酥脆而散;塑形性很小,也不会因耕作把土挤紧。耕地时犁易入土,结持力小,黏着力小,土壤易散碎,阻力最小,为耕地适期。不同土壤此时水分含量比较一致,约为其田间持水量的40%~60%。外观:地表干湿相间,脚踢地面土块散碎,抓一把耕层5~10cm处的土,手握成团,但不出水,手无湿印,落地散碎。

(3)塑韧阶段。水分继续增加后,土粒被水膜全部包围,加力于土壤后,土粒可滑动而不散。土粒间结合力增大,且由于滑动使土粒重新排列,小粒挤入大孔隙中,土粒间接触面更加大。表现:黏着力大,塑性强,犁铧因受力大而易损坏,土体易变形成“明条”;干后则为硬坷垃(死坷垃)。这是翻、松、耙、压都不适合的阶段,影响耕作质量和作物生长。

(4)半流体阶段。水分继续增加,全部土粒泡在水中,黏着力加大,结持力减小。旱地此时不宜耕地,易打滑、陷车,阻力也大。在其水分继续增加、土壤泥泞成浆后,一切力又变小,水田耕地较为合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