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茎秆生长观察 茎秆与叶鞘是小麦群体的支持层,节间长度、粗壮程度直接影响小麦茎生叶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群体内光照的合理分布和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最终影响产量。所以生产管理上要观察记载茎秆生长进程,以便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由于节间伸长与春生叶片之间存在同伸关系,茎节间伸长时间观察记载与春生叶片出现时间同步进行,这里不作详述。
小麦茎秆呈圆筒形,由节和节间组成。节坚硬而充实,多数品种节间中空,但也有实心的。冬小麦主茎节数有12~16个,上部4~6个节,一般为5个节间伸长,其余不伸长,与节一块密集于地下。春小麦有7~12个节,伸长节间通常为4个。茎的基部节间短而坚韧,向上逐渐变长变细,穗下节间最长,为茎秆总长度的1/3~1/2。茎秆粗度,通常由基部开始,第一节间较细,从第二、第三节间加粗,穗下节间又较细。茎有支持、输导、光合与贮存作用。
节间在生长锥伸长前已分化完成,但不伸长。生长锥伸长之后,节间数目已固定。节间的伸长过程称为拔节。节间伸长顺序是按节位自下而上依次进行。每个节间的伸长速度均表现“慢—快—慢”的规律,相邻两个节间有快慢重叠的共伸期。从拔节到抽穗是节间伸长速度和伸长量最大的高峰期。到开花期,穗下节间伸长结束,株高固定下来。伴随茎秆伸长,茎秆的干重也不断增加。
茎秆性状主要是株高、茎秆韧性、基部一二节间长短、粗细等。从大田生长看,株高宜小于100cm,但不宜过矮,以免叶层密集,影响光能利用。基部一二节间长度与植株抗倒伏能力关系密切。研究证明,植株第一节间长度小于5cm,第二节不超过10cm的,即节间短,机械组织发达的,一般很少倒伏。壮苗、旺苗麦田于起身期控制浇水、深中耕、镇压,对基部节间矮化、韧硬有重要作用。
小麦茎秆有背地性曲折特性,倒伏后在茎内趋光生长素的作用下,茎秆由生长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向上生长。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性,在发生倒伏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减轻产量损失。
影响茎秆生长的条件:一是温度。茎秆10℃以上开始伸长;12~16℃是最适伸长温度,形成的茎秆矮短粗壮;20℃以上伸长快,易徒长。二是光照。强光对茎细胞伸长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机械组织发育,增强抗倒性。三是养分。氮不足时植株矮小;适量施氮有利于节间细胞伸长,氮过多时茎秆发育不良。磷加速茎发育,提高抗折断能力。氮磷配合供应有利于茎秆壁的机械组织发育,茎秆健壮。钾促进物质运输和纤维素形成,增强机械组织,使内部充实而抗倒伏。水分对茎的作用与氮素类似。
想一想
2.穗分化的观察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参与积极性,作为辅助性观察项目对待。
(1)观察时间。小麦幼穗开始分化的时间,因播期和品种不同而异。在秋播条件下,一般适时播种的冬性品种,穗分化于返青以后开始;春性强的品种或播种过早的冬性品种,亦可在冬前开始。所以开始观察的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幼穗分化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从开始(伸长期)到结束(四分体期)的观察次数,以研究的内容、人力和物力条件而定,一般3天左右观察一次较好。也可根据春生叶发生时间进行观察。
(2)取样。要选取具有代表性或事先标记的植株,一般每次取20株,从中选5~10株进行观察。实验课中每组可以用有标记的小麦植株3~5株进行观察。
(3)记载小麦植株的外部形态。包括株高、主茎叶片数(可见叶、展开叶)、分蘖数、次生根数。
(4)观察方法。主茎幼穗分化开始较早,分蘖较迟。一般以主茎为观察对象。首先把选取的植株去掉一部分根,留下适量的根和地中茎,以便剥取幼穗时用手掌握。然后由外向内将叶片和叶鞘逐层剥去,在剥取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叶的形态。当露出发黄的心叶时,用解剖针从纵卷叶片的叶缘交接处,顺时针或逆
如何培育壮秆防止小麦倒伏?(全面考虑)时针方向从基部把叶去掉。当剥到肉眼不易分辨叶片时,可放在解剖镜下,继续用解剖针剥取,直至露出透明发亮的生长锥。注意观察幼穗正、侧面,基部、中部和上部,以获得全面的概念。最后以幼穗中部的形态特征为准确定穗分化期。
观察雌雄蕊分化时,切下一个小穗观察比较清楚。观察四分体时,要选微黄绿色的花药。用镊子将花药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出四分体,用醋酸洋红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镜检。
(5)观察具体内容。穗的构造如图5-13。小麦的穗由穗轴和小穗组成,穗轴由节片组成,每节着生1枚小穗,每穗有15~20枚小穗,多的可达25枚以上;分枝类型可在第二次轴上进一步分枝。小穗由两枚护颖及3~9朵小花组成,每穗约有小花160~190朵,小花由外颖和内颖(各1枚)、2枚鳞片、3枚雄蕊、1枚雌蕊组成。花器官发育完全,可以正常开花结实的叫结实小穗;反之,叫不孕小穗。不孕小穗经常发生在穗的基部或顶部,一般1~2枚,多时5~6枚。一枚小穗上只有基部2~3朵小花结实,管理好的可以有3~5朵小花结实。上部小花常发育不完全而退化。大田生产上多数品种一个穗子平均结实30~40粒,大穗型品种可达50粒以上。可见,增粒增产的潜力还很大。
穗的分化共经历八个时期:①初生期;②生长锥伸长期;③单棱期(穗轴分化期);④二棱期(小花原基形成期);⑤小花原基形成期;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⑦药隔形成期;⑧四分体形成期。各地气候条件、品种不同,小麦穗分化各时期出现的日期不同。河北石家庄,1月份平均气温-4℃,小麦穗分化冬前不开始。前五个时期与每穗小穗数、小花数关系很大,环境条件特别是适当的低温条件,肥水适宜,可获得较多的小穗、小花,得到大穗,即所谓的春寒出大穗。后几个时期则是决定有效小花数量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药隔形成到四分体形成,充足的水分条件可以减少小花的退化,直接影响穗粒数的多少。
图5-13 小麦穗的构造
A.穗轴 B.小穗 C.各组成部分的位置
1.节片 2.穗下节间 3.芒 4.第一小花 5.上位护颖 6.第三小花7.第一小花 8.下位护颖 9.第五小花 10.小穗轴 11.第六小花12.第四小花 13.内颖 14.外颖 15.穗轴节片
观察穗分化要借助于放大镜或显微镜,在田间鉴定穗分化各个时期很不方便,可以利用这种相关性与外部形态来诊断内部穗分化的各个时期(表5-2)。
表5-2 穗分化与外部器官的对应关系及时间
注:*本地品种冀麦23号两年的结果。
小穗和小花的退化:穗上小穗分化的顺序是中下部→中部→上中部→基部→顶部。同一小穗上的小花分化自基向顶进行。一个穗上退化小穗发生在穗两端,并以基部退化最常见;同一小穗上的小花,越往上位,退化的可能性越大。
小穗、小花退化的时间:当穗上发育最早的小花进入四分体分化期以后,在1~2天内凡能进入此期的小花都集中进入此期,并进一步形成花粉粒,成为有效花。凡未能在此期间进入四分体期的小花,则停止发育转向退化。因此,四分体期是小花分化的转折期。
对冬小麦来说,药隔分化期施肥水可以显著减少小花退化,四分体期施肥水可以显著提高小花结实率。这两个时期分别对应于拔节期和孕穗期,因此是该两期肥水运筹决策的重要生物学依据。
影响穗分化的环境因素:在穗器官形成时间早、分化时间长、分化强度大时,就容易形成大穗;反之,则发育差,穗小。因此,凡影响穗器官发育早晚、持续时间、分化强度等方面的因素,均影响穗的分化和发育。这些因素有:①温度。在其他条件适宜,而温度在10℃以下时,光照阶段通过慢,幼穗分化从伸长期到雌雄蕊分化各时期的时间延长,小穗和小花的数目相应增多。因此,在北方冬麦区,春季温度回升慢的年份,往往会形成大穗。早播小麦穗分化开始早,温度低,也易形成大穗。相反,春季回温快的年份,容易形成粒数少的小穗。②光照。长日照加速穗分化,小穗和小花数目减少;日照缩短或在生长锥伸长期光照弱,会延迟穗分化,使穗长、小穗数和小花数增加。但是,在四分体形成前后特别需要强光照,如光照不足,会产生不孕花粉和不正常的子房,导致小花不孕。③水分。穗分化的哪一时期受旱,应在该时期分化发育的器官的数目就相应减少,最终都会减少穗粒数。尤其四分体形成期是小麦对水分最敏感的“水分临界期”,缺水会影响性细胞分化导致不孕。④养分。氮素能延长穗器官分化的持续时间,相应发育时期施氮能增加该器官的分化数目,或减少退化数目,尤其是药隔期追肥能保证植株的适宜氮素水平,显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这一时期缺氮会使株小秆矮,叶色淡,穗粒数少。磷素可提高穗器官的分化速度和强度,使性细胞发育健壮,减少退化小花,提高结实率。钾肥可促进土壤中氮素的利用,同时起壮秆大穗的作用。
增加穗粒数的途径和措施。增加穗粒数的途径:一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加强碳素营养;二是保证肥水供应;三是调节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具体措施:适当降低基本苗,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促进早期大蘖生长,控制晚生小蘖滋生;生殖器官形成期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
3.拔节期苗情调查
(1)调查工具。一般需要皮尺、钢卷尺、竹竿或废弃细木棍(田间定点用,可就地取材)、感量1%天平、土钻和铝盒、电热干燥箱。
(2)主要的调查项目。包括群体动态(基本苗、总茎数)、个体性状(主茎叶片数、植株高度、单株茎数或分蘖数)、田间水分状况等。其他项目可以根据需要选做。实习地块的选择,在大田中可以以农户或品种或不同管理模式为单位,在试验田中以小区为单位。
(3)调查时间。拔节期,大约在春生第三叶展开,第四叶露尖,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将近定长,第二伸长节间迅速伸长时。
(4)田间调查。准确记载不同地块的拔节期。先到拔节期的先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总茎数:以地块为单位,在调查基本苗时所定的样点上计数正在生长着的总茎数(因心叶生长停止,已呈喇叭口状的缩心茎不计在内)。将每个地块3个点的总茎数平均值,即为总茎数。总茎数除以该块地的平均基本苗,即为单株茎数。
大蘖数:在计数总茎数的同一样点内,再数一次已见到春生第4叶的茎数,并换算成每平方米大茎数。这个数值与最后成穗数接近,对预测穗数有参考价值。
封垄情况:可以分为3级。封垄:顺麦行向前看,行间的麦叶交织在一起,很难看到地面或根本看不到地面,即为封垄。拔节期封垄的麦田叶面积指数一般在4以上,群体较大,田间过于郁闭,后期易因倒伏而减产。对此类麦田应推迟拔节期肥水,并减少施肥量。半封垄(搭叶):顺麦行向前看,相邻行的麦叶有部分叶尖交织,但还能见到行间地面,呈“远望一大片,近看几条线,搭叶不封垄,俯视见地面”的长相。这种长相的麦田叶面积指数在3~4之间,是丰产不倒的长相。未封垄:相邻行麦叶叶尖不相交。这种麦田叶面积指数太小,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虽无倒伏危险,也不能高产。
叶形:根据田间诊断经验,叶形可以分为三类。“马耳叶”:小麦的展开叶窄小,直立上举。一般未封垄,常伴有叶色发黄,是肥力不足、麦苗瘦弱的苗相。“驴耳叶”:展开叶微卷斜伸,叶尖微微下垂,即“点头不哈腰”的叶相。一般田间半封垄(搭叶),叶色鲜绿挺秀,是肥水管理合理,长相正常,能高产又抗倒伏的长相。“猪耳叶”:展开叶宽大浓绿,下垂严重。远望叶片反光“发白”。一般田间已封垄,植株软弱,是肥水过头、群体偏大、苗偏旺的长相。
(5)取样和分样。要进行单株考察时,需要取样和分样。在同一块地上多点取样50株左右,带回室内(试验小区面积小又有重复的,可以取20~30株)。将全部苗按单株茎数(1,2,3,…)多少分开,按不同茎数的苗占样本总株数的比例取30株(试验小区有重复的,可以取10~20株),作为考苗样本。同时要使30株考苗样本的平均单株茎数与田间调查的单株茎数大致相等,以便将来群体与个体调查的数据互相对应。
4.室内调查 取回样株后,在室内主要调查内容有个体性状(考苗)、群体叶面积系数、穗分化过程观察等。将分好的样本逐株考察,并填入拔节期单株考察表。考察内容包括株号、株高、主茎春生可见叶数、主茎春生展开叶数、单株茎数、次生根条数、主茎春生叶的长度和宽度、单株叶片重和叶鞘重等,测定方法,同越冬前调查。单株茎秆重指已伸长的茎节及幼穗的重量。
单株大茎数:单茎总叶数3个以上的茎数。
把3株样株除主茎春生叶以外的其他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也逐叶测定(只测定绿叶,3/4长度变黄的叶子视为黄叶,不测量),并分别记载。未展开的叶子只测定已伸出叶鞘的部分。
穗分化过程观察:每2~3天从每块地取苗3~5株,继续观察穗分化进程,准确记载麦穗形态。
调查完毕后将结果统计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