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期生长发育观察

后期生长发育观察

时间:2023-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麦开花期是植株内部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养分。这一时期耗水量最大,必须保证及时供水,使小麦正常开花受精,这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措施。其中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一种主要气象灾害,常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小麦乳熟期遇到

1.抽穗、开花、受精规律 小麦在孕穗后10~14天抽穗。大田中50%以上麦穗顶部由叶鞘露出时(不包括芒),即为抽穗期。小麦抽穗后,经3~5天即可开花(图5-14)。开花期标准:50%的穗中部小穗上有小花开花。一个穗开花期持续2~5天,同一麦田开花持续6~7天,最长可达10天左右。开花时,雄蕊花药开裂,散出花粉落在柱头上,称为授粉。花粉经1~2h发芽,长出花粉管,精子随花粉管穿过柱头和花柱,进入子房,完成受精过程。历时1~1.5天。受精后子房开始膨大,逐渐形成籽粒。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内外颖张开为开花,由开张到闭合只需15min。小麦开花一天中有两个高峰,一是上午9~11时,一是下午15~18时,有的小麦品种一天只出现一次高峰。

开花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最低9~11℃,最高30℃左右,要求相对湿度为70%~80%。晴朗温暖天气最有利于开花。高温干燥、阴雨连绵,或突然降温,均不利于开花。温度降至-2℃时,花药受害。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降到20%以下,或二者同时出现,都会引起雄雌蕊生理干旱,失去受精能力而降低结实率。

小麦开花期是植株内部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养分。这一时期耗水量最大,必须保证及时供水,使小麦正常开花受精,这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措施。

2.籽粒的形成、灌浆与成熟规律 小麦受精后,子房随即膨大发育成种子。由受精到籽实成熟,所经历的时间因地区气候差异而变化很大,一般在35天左右,在开花到成熟期间昼夜平均气温低、温差大、日照充足、供水条件好的地区,如青藏高原,能延续在40~50天以上,因而有利于形成千粒重较高的大粒种子。小麦籽粒建成大致可分为形成、灌浆与成熟三个不同的过程(图5-15)。

图5-14 扬花期小麦穗部

(1)籽粒形成过程。开花受精后子房体积增大,当达到籽粒长度3/4时叫多半仁,历时9~11天。这是胚和胚乳的形成时期,籽粒的含水量急剧增长,干物质积累不多,含水量在70%以上。籽粒的宽、厚度增长不多,籽粒的表面由灰白色逐渐变成灰绿色,胚乳由清水状逐渐变为清乳状。

籽粒形成过程中,如遇阴雨、严重病害(锈病、白粉病等)、高温干旱等不良条件,籽粒停止发育并干缩退化。所以从受精坐脐到“多半仁”阶段应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水肥供应,以减少籽粒退化,提高穗粒数。

(2)灌浆过程。从“多半仁”到蜡熟前,历时20天左右。这个过程主要是积累干物质,籽粒含水量处于平衡阶段。灌浆过程包括乳熟期和面团期。

乳熟期历时15~18天,干物质急剧增长,是粒重增长的主要时期,含水率缓降到45%。胚乳由清乳状变到炼乳状。是籽粒长、宽、厚度同时增长的时期。此期末,籽粒体积达最大,俗称“顶满仓”。籽粒外部颜色由灰绿色变为绿黄色,表面出现光泽,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枯死,中部叶片变黄,茎和穗尚保持绿色。

面团期历时3天,干物质积累由快到慢,含水量继续下降到40%~38%,胚乳变黏成面筋状,籽粒体积开始缩减,灌浆逐渐结束。籽粒颜色由绿黄色变为黄绿色,失去光泽。

灌浆过程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十分重要,特别是顶满仓到面团期是穗鲜重最大的时期,要注意防止倒伏。

(3)成熟过程。包括蜡熟与完熟两个时期。

蜡熟期历时3~4天以上,蜡熟初期植株旗叶保证全片或半片黄绿色,颖壳开始退色,由绿变黄,籽粒含水率为30%~40%。蜡熟中期全部叶片均已转黄,茎秆转黄有光泽,籽粒不再增大,有机物质仍可缓慢积累,含水率在25%~30%。蜡熟末期的全株呈黄色,茎秆有弹性,养分停止向籽粒运转,胚乳变成蜡质状,籽粒体积变小、变硬,含水率在20%~25%。蜡熟末期籽粒干重最高,是最适宜的收获期。

完熟期是籽粒表现出全部成熟特征的很短时间,籽粒的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由于此时干物质积累已停止,而水分仍在继续损失,故体积缩小,胚乳变硬,俗称“硬仁”。完熟时麦叶枯黄,茎秆变脆,收获时常易断穗落粒,增加损失。另外,籽粒因呼吸作用的消耗与降雨量的淋溶作用等种种原因,会使千粒重降低。成熟期遇连阴雨,还会使麦粒在穗上发芽,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此期之前必须收获完毕。

3.影响籽粒形成与成熟的主要因素

(1)有机营养状况。籽粒干物质的来源,来自于旗叶的占37.4%,来自于穗部的占29.5%,来自于穗下节间的占20.3%,这三项合计为87.2%,其余来自于倒2叶和倒二节间。由此可见,上部3片功能叶对籽粒的形成和灌浆影响很大,应注意保护这几片叶不受损害,保持旺盛机能,制造较多的光合产物,提高粒重。如果叶片早衰,就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籽粒干物质积累减少,影响穗重的增加。如果叶片在籽粒灌浆后期不能正常落黄,表现贪青,虽然光合作用能正常进行,但叶片本身消耗养分多,光合产物运送到籽粒中减少,灌浆速度减慢,如后期遭受不良天气或病虫侵袭,就会降低粒重。

图5-15 小麦子粒形成及灌浆成熟过程中的干重和含水量变化

(2)温度。籽粒灌浆最适宜的温度是20~22℃,温度超过25℃以上,促使叶片早衰,灌浆过程缩短,千粒重降低。高于30℃,即使有灌水条件,也导致淀粉积累停止。干热风的危害就是由高温低湿造成的。但温度降到12℃以下,光合强度降低,也降低粒重。

生产上采取适期播种,使植株提早抽穗开花,籽粒形成灌浆期处于适宜温度条件下,有利于增重。特别是后期干热风频繁地区,适期播种更为重要。

(3)光照。灌浆期间有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增粒重;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不利于增粒重。

(4)水分。水分对争取粒重有决定性的作用。灌浆期间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75%左右,若土壤持水量低于50%,灌浆持续时间缩短,影响粒重,土壤湿度过大(85%以上),会引起贪青晚熟和病害加重(白粉病、锈病)而降低粒重。

(5)无机营养。适当氮素营养能延长绿色部分的功能期,有利于提高粒重。氮肥不足,植株早衰,粒重降低;氮肥过多,引起贪青晚熟,不利于增粒重。磷肥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的转化,有利于增重。

(6)气象因素。灌浆期间不良的气象条件和灾害性天气,都可能导致粒重下降。如干热风、高温、暴风雨、雨后暴热、连阴雨等。其中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一种主要气象灾害,常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所谓干热风就是指气温3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30%以下、风力超过三级的天气。在小麦乳熟期遇到此类天气,由于高温、低湿伴随着强风而形成的大气干旱,若土壤水分不足,会使小麦植株内水分供求失调,灌浆停止,甚至提前枯熟而减产。小麦生育后期空气湿度以60%~80%最宜。

(7)病虫因素。小麦后期的白粉病、锈病、麦蚜、黏虫危害,也是影响粒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不能忽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