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时间:2024-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不仅具有保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而且有利于早播早成熟早上市、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特点。地膜覆盖栽培播种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为始播期,并结合当地种植制度确定适宜播种期。如果在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域,结合整地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掺细土,播栽前耕作撒入土壤。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不仅具有保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而且有利于早播早成熟早上市、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特点。

(一)选用地块

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

(二)整地施基肥

播种前,对地块进行深翻,粉碎较大土块并精细整平。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磷酸钙25千克、复合肥20~25千克作基肥,然后深翻(深耕30厘米左右)、整地、起畦。整平土地后按畦面宽1.3米(包沟)、畦高20~25厘米作畦,整成龟背状。

(三)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丰产、适应性广、抗倒伏、熟期适宜等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如登海9号、宜单629、鄂玉23、福甜玉2号、华甜玉3号、鄂甜玉3号等,种子质量达到GB4404.1-2008规定的标准。

(四)播栽与覆膜玉米

地膜覆盖栽培播种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为始播期,并结合当地种植制度确定适宜播种期。一般每畦播栽双行,行距50~60厘米,株距25~30厘米。

直播分为两种方式:①先播种后覆膜。根据行株距穴播,每穴播2~3粒,播后填平地面,然后覆盖地膜。②先覆膜后播种。播前3~5天覆盖地膜,按行株距用挖穴点播,每穴2~3粒,播后用细土封严地膜孔。播种时要深浅一致,种子播在湿土上。

育苗移栽,可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内,用塑盘或营养钵育苗,出针前膜内温度控制在35℃以下。出针后,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防止烧苗,移栽前三天通风炼苗。在二叶一心前移栽,栽前先在厢面覆膜,按种植行株距打孔移栽,再用细土将地膜孔封严。

覆膜要求地膜铺平、拉紧、紧贴地面,膜边四周用细土盖实,膜面光洁,采光面达70%以上,以达到保温、保肥、灭草的效果。

(五) 田间管理

1.检查护膜

播种后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漏覆、破损要及时重新覆好,用土封住破损处。

2.放苗与补苗

当幼苗第一片叶开展时,及时破膜,在幼苗处的地膜开1个5~7厘米的方形小孔放苗出膜,然后用细土封严膜孔。齐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缺,发现缺苗,结合间苗,带土补苗。

3.间苗与定苗

间苗宜早,直播3叶期间苗,每穴留2苗。5~6叶期定苗。采取去弱留强的方法,每穴留1苗。

4.追肥

重点是追施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7.5~22.0千克,可在行间破膜追肥,施肥后将膜口用细土覆盖。在雌穗吐丝时可补施粒肥,每亩喷施0.2%磷酸二氢钾,连续喷施2~3次。

5.抗旱排渍

遇干旱时采取沟灌,将水渗透畦土后及时排除田间渍水。多雨天气要清沟,及时排除渍水。玉米抽穗扬花期对水分要求最为敏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才能获得高产。

6.揭膜

大喇叭口期至抽雄穗期前,把地膜揭掉。

7.病虫害防治

重点抓好地老虎、玉米螟、纹枯病和大、小叶斑病的防治。虫害防治:防治地老虎,在地老虎孵化盛期,选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兑水喷雾防治1~2次。如果在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域,结合整地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掺细土,播栽前耕作撒入土壤。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亩将Bt颗粒剂撒于心叶内,或用Bt乳剂对准喇叭口喷雾,间隔7天施用一次。病害防治:防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及时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切断蔓延“桥梁”,阻止危害蔓延,并用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防治大斑病和小斑病,可用代森锰锌,或克瘟散乳剂,或三唑酮多菌灵,喷雾防治2~3次,隔7~15天一次。

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鲜食玉米在采收前10天禁止使用农药。

(六)适时采收

鲜食玉米在乳熟期,含水量为70%,花丝变黑时为最佳采收期。普通玉米可在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的完熟期采收。

(七) 回收残膜

揭膜时和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除农膜,带出地外,统一处理,防止污染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