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条件
1.温度
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4~32 ℃,最适合范围20~25℃ 。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7~22℃,最适合生长范围13~16℃。气温低于12℃时,子实体生长过于稀疏,个体肥大,外观差。气温高于19 ℃,蘑菇子实体生长过快,易开伞,商品价值低。
2.水分与空气湿度(RH)
堆肥含水量控制在60%~65%。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该在70%~80%,而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该在85%~90%。双孢蘑菇属于好气性真菌,无论是在菌丝体生长阶段,还是在子实体形成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若氧气不足,则菌丝生长缓慢,或子实体畸形,菌柄细长,菌盖小且薄。菌丝体生长阶段CO2浓度控制在0.1%~0.5%,出菇阶段CO2浓度控制在0.03%~0.1%。
3.光照
双孢蘑菇对光照要求不严,菌丝生长与子实体发生、生长均可在全黑暗条件下顺利进行。
4.pH值
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值应为5.0~8.0,最适pH值为6.8~7.9。子实体出菇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值应为6.5~6.8。
(二)栽培技术
1.选用优良菌种,适时栽培
选用AS2796、英秀1号、棕蘑1号等优良菌株,于9月份堆料发酵、进棚,10月份接种,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
2.原料配方
配方一:牛粪(干)44%,稻草50%,菜子饼,石膏、石灰各2%。
配方二:麦秆52%,鸡粪(干)30%,棉子壳15%,石膏、石灰各2%。
3.堆制发酵
(1)建堆方法。建堆前提前2天将牛粪、尿素、过磷酸钙充分拌匀,再用清水预湿堆成堆用塑料薄膜覆盖备用。建堆时,解开每捆稻草,用洁净水浇湿,再进行建堆,其方法是:一层稻草,撒一层粪肥,直至堆至1.6米高为止。
(2)适时翻堆。当料温升至最高开始下降时,应进行第一次翻堆,建堆至第一次翻堆时间约5~6天,第一次翻时,加入所备的石膏、石灰的一半,再过约4天,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加入所备另一半石膏石灰,第二次翻堆后再过4天进行第三次翻堆。三次翻堆后再发酵2~3天,培养料即可进棚。
4.培养料入棚发酵
(1)进料堆放。将完成第一次发酵草粪料搬入蘑菇房,将粪草料分层堆放在床架上,将菇房门窗打开通气12小时,使堆料散发异味和氨味,然后将窗门关闭。
(2)堆料升温。当菇房床架料温升到40~50℃时,即将煤灶点火,烧蒸气通入菇房升温。
(3)二次发酵。当菇房温度升到60℃时,保持60℃以上温度8~10小时,再控制进入菇房蒸气量,降温到50~52℃,保持4~5天,熄灭灶火,停止蒸气进入,将门窗打开, 自然降温到27~28℃。
5.选用优良菌种,提高播种质量
当培养料经后发酵结束后,用克霉灵0.1%药液浓度和4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菇房,然后将菇房门窗打开,使菇房温度降到27~28℃,将培养料铺放在床架上,厚度约20厘米,若培养料偏干要适当喷水,然后进行播种,菌种选用AS2796品种,播种量每平方米1瓶(750厘米广口瓶),将菌种撒播在培养料上,并轻翻入料,整平压实。
6.发菌管理
播种后关闭门窗3~4天,保温保湿,促进菌丝生长,播种后第五天至覆土前,以控温为主,控制温度在25℃左右,控温一般通过通风换气来完成。
7.搞好覆土处理
在正常条件下,当菌丝长至底层时,开始覆土,覆土材料由塘泥和谷壳组成,谷壳必须用pH10的石灰水浸泡1~2天,捞起凉干,再喷800倍液多菌灵和1000倍液敌敌畏,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2小时,再与塘泥拌匀,谷壳与塘泥混合比例(干重:湿重)1∶10,厚度3厘米,当菌丝再长至泥土上时,若过7天左右,再盖上一层细土(土粒直径0.5厘米),将泥土盖住为宜。
8.喷好结菇水
当覆土层出现米状菇蕾时,应及时喷结菇水,喷水要轻喷匀喷,喷水量每平方米1~1.5千克,要求在1~2天内喷完,每次喷水后要进行大通风,增加菇房和土层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促进子实体形成和生长。
9.出菇管理
出菇期主要抓好温度控制、调节水分、通风换气、补土追肥等工作,以利多出菇、快出菇。
(1)温度控制。出菇期温度控制在18℃以下,超过20 ℃,要加强通风、喷水降温。
(2)调节水分。出菇期喷水量应随子实体生长过程,由少喷到多喷,当子实体绿豆大时,水轻喷,长到葡萄大时,喷水量适当加大,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出菇期喷水应掌握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温度约超过25℃时,注意早晚喷水。
(3)通风换气。一般每天通风1~2次,每次1~2小时,通风结合保温保湿,气温低时少通风或中午通风,夜晚保温、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换气,白天保湿。
(4)补土追肥。每批菇采收后要及时将菇脚和死菇捡去,并用湿润土将采菇留下的穴洞补平,保持床面平整,出菇后期要适当追肥,常用追肥用:①1%葡萄糖液。②0.2%尿素液。③0.2%磷酸二氢钾液。肥液喷后要用清水冲洗菇面。
10.适时采收、加工
当菌盖长到半扁半球,未开伞时,要及时采收上市或运到加工厂进行加工。
11.越冬及春菇管理
双孢蘑菇秋季出了几潮菇后,由于温度变冷, 自然条件下进入越冬期,不再出菇。越冬期保持覆土层半干半湿管理,即每隔7~10天,对菌床喷一次水,每平方米用水量0.25~0.5千克,保持细土层不发白,使菌丝缓慢生长,逐步复壮。同时,越冬管理还要抓好菌床管理及打扦、通风、保温、保湿、追肥、松土、除老根等技术措施。
当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变暖时,要抓好春菇管理。春菇管理期,气候干燥,温度相对较低,菌丝生长缓慢,这时要加强保温、保湿措施,以促进菌丝萌发,后期要抓好调水,控温通风技术,争取更多出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