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烂秧是长江流域早、中稻,特别是早稻育秧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时可导致重播。防治措施主要有:
(1)适时播种。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旱育秧或地膜育秧,防治早春低温的影响,确保秧苗安全生长。
(2)合理施肥。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并利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多次追肥,先淡后浓。当秧苗开始分蘖时,可追较多的肥料,移栽前提倡追施“送嫁肥”。
(3)科学管水。管好秧田水,是防止烂秧的关键。主要方法是:“芽期湿润,苗期灌水”,芽期保持沟内有水,厢面湿润不淹水,保证通气供氧,抓扎根立苗,防止芽鞘徒长,可采用“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的灌排方式。2、 3叶期以保温防冻为主,坚持浅水勤灌。寒潮来临灌深水保温,但不能淹没秧尖。寒潮时间长,每2、 3天在中午换水串灌。久雨初晴,田水不宜立即排干,防止秧苗叶面蒸腾量大,很多吸水力弱的生理失调、造成青枯死苗。冷后放晴或晚霜放晴,宜灌浅水,以便提高水温和泥温。连续阴雨而气温较高时,以排水露田为宜。
(4)药剂防治。播种前用50%代森铵700~800倍液喷洒厢面,可预防前期死苗。敌克松是防治秧苗3叶期前后侵染性烂秧的高效药剂,当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洒65%~70%敌克松1000倍液,不但能有效地预防烂秧,而且还能促使已烂根的秧苗重新生根,恢复生机。若以防治立枯病为主时,可在早晨放干水,下午泼洒敌克松5000倍液1000~1200千克/亩,或2000倍硫酸铜液300千克/亩,均有良好效果。但喷后2天内不排不灌,以保药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