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降水与排水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降水与排水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时间:2024-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完毕后,完成对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的质量验收。本任务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保证降水与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二是要对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在基坑外侧的降低地下水位影响范围内,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受其影响的邻近建筑物和市政设施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不同程度的倾斜、裂缝,甚至断裂、倒塌。

一、任务描述

进行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时,要保证降水与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完毕后,完成对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的质量验收。

二、任务分析

本任务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保证降水与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二是要对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

要保证降水与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掌握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要对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就需要掌握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的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等知识。

三、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包括降水与排水工程质量控制点和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的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两部分知识。

(一)质量控制点

(1)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进行监测。

(2)对不同的土质应用不同的降水形式,常用的降水形式见表2-12。

表2-12 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

(3)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不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4)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5)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

(二)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

降水与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表2-13。

表2-13 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四、任务实施

(1)保证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见“质量控制点”相关内容。

(2)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按照“表2-13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进行。

五、拓展提高

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下所述。

(一)地下水位降低深度不足

1.现象

(1)地下水位没有降到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即挖土面以下0.5~1m,水不断渗进坑内。

(2)基坑内土的含水量较大、较湿,不利于土方开挖,并引起基坑边坡失稳。

(3)坑内有流砂现象出现。

2.预防措施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降水范围、深度、起止时间和工程周围环境要求是制定降水设计方案、选择施工机具、计算涌水量、布置井点位置、确定滤管位置和标高等的基本条件,应提前进行勘察或在现场进行有关试验。

(2)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和其他挖方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深度及要求降水的深度和工程特点,选择降水方法和设备。

(3)采用挖掘机、铲运机、推土机等机械挖土时,应使地下水位经常低于开挖底面不少于0.5m;采用人工挖土时,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底面值可适当减少。

(4)井点施工应符合要求。

(二)地面沉陷过多

1.现象

在基坑外侧的降低地下水位影响范围内,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受其影响的邻近建筑物和市政设施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不同程度的倾斜、裂缝,甚至断裂、倒塌。

2.预防措施

(1)降水前,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包括市政地下管线等)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或供水井水位下降。

(2)在降水期间,应定期对基坑外地面、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沉陷进行观测。

(3)基础降水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详细调查情况等,合理选择降水方法、降水设备和降水深度,并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然后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4)尽可能地缩短基坑开挖、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并尽快地进行回填土作业,以缩短降水的时间。

(5)设置止水帷幕或采用降水与回灌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减少降水对外侧地基土的影响。

【任务巩固】

1.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 )。

A.1‰~2‰  B.2‰~3‰  C.1%~2%  D.2%~3%

2.采用挖掘机、铲运机、推土机等机械挖土时,应使地下水位经常低于开挖底面不少于()mm。

A.250  B.500  C.750  D.1000

3.轻型井点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为()m。

A.2~5  B.3~6  C.8~10  D.>10

【例题2-1】 某建设项目地处闹市区,场地狭小。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000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5000m2,地下室建筑面积为5000m2,大楼分为裙楼和主楼,其中主楼28层,裙楼5层,地下2层,主楼高度为84m,裙楼高度为24m,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形基础,基坑深度为15m,地下水位为-8m,属于层间滞水。基坑东、北两面距离建筑围墙为2m,西、南两面距离交通主干道为9m。

土方施工时,先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一次挖至槽底标高,再进行基坑支护,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最后进行降水。

问题:

(1)本项目的土方开挖方案和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该项目基坑先开挖后降水的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

(1)不合理。本方案采用一次挖到底后再支护的方法,违背了土方开挖“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现场没有足够的放坡距离,一次挖到底后再支护,会影响到坑壁、边坡的稳定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本项目采用土钉墙支护,现场没有足够的放坡距离,土钉墙支护不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坑支护,也不宜用于深度超过12m的基坑。

(2)不合理。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透水层中进行开挖施工时,由于基坑内外的水位差较大,易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还会影响到坑壁或边坡的稳定。因此,应在开挖前采用人工降水的方法,将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

【能力训练】

训练题目:完成场地表面平整度的检查和基底土性的初步判断,并填写现场验收检查原始记录表。

【例题2-2】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为82000m2,地下3层,地上20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离邻近六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为-9.5m,自然地面为-0.5m,基础为筏形基础,埋深为14.5 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为150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

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了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对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进行比选后确定。

问题:

(1)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施工现场的哪些方面?

答案:

(1)其他用于本项目的降水方案有真空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截水、隔水、截水帷幕。

(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冷却、回灌、洒水湿润场地、清洗施工用具等。

【能力训练】

训练题目:完成混凝土板桩桩长和桩身弯曲度偏差的检查,并填写现场验收检查原始记录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