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描述
进行强夯地基施工时,要保证强夯地基的施工质量。强夯地基施工完毕后,完成对强夯地基检验批的质量验收。
二、任务分析
本任务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保证强夯地基的施工质量;二是要对强夯地基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
要保证强夯地基的施工质量,就需要掌握强夯地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要对强夯地基检验批进行质量验收,就需要掌握强夯地基检验批的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等知识。
三、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包括强夯地基质量控制点和强夯地基检验批的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两部分知识。
(一)质量控制点
(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2)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3)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
(二)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见表2-17。
表2-17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四、任务实施
(1)保证强夯地基施工质量的措施见“质量控制点”相关知识内容。
(2)强夯地基检验批质量验收按照“表2-17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进行。
五、拓展提高
强夯地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下所述。
(一)地面隆起及翻浆
1.现象
夯击过程中地面出现隆起和翻浆现象。
2.预防措施
(1)调整夯点间距、落距、夯击数等,以其不出现地面隆起和翻浆为标准(视不同的土层、不同机具等确定)。
(2)施工前要进行试夯确定各夯点相互干扰的数据、各夯点压缩变形的扩散角、各夯点达到要求效果的遍数及每夯一遍空隙水压力消散完的间歇时间。
(3)根据不同土层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操作方法(连夯或间夯等)。
(4)在易翻浆的饱和黏性土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砂石垫层,以利于空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
(5)尽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要挖排水沟,设集水井,地面不得有积水,减少夯击数,增加空隙水的消散时间。
(二)夯击效果差
1.现象
强夯后未能满足设计要求深度内的密实度。
2.预防措施
(1)雨期施工时,施工表面不能有积水,并增加排水通道,底面平整应有泛水,夯坑及时回填压实,防止积水;在场地外围设围埝,防止外部地表水浸入,并在四周设排水沟,及时排水。
(2)地下水位太高时,可采用点井降水或明排水(抽水)等办法降低水位。
(3)冬期应尽可能避免施工,否则应增大夯击能量,使能击碎冻块,并清除大冻块,避免未被击碎的大冻块埋在土中,或待来年天暖融化后作最后夯实。
(4)若基础埋置较深时,可采取先挖除表层土的办法,使地表标高接近基础标高,减小夯击厚度,提高加固效果。
(5)夯击点一般按三角形或正方形网格状布置,对荷载较大的部位,可适当增加夯击点。
(6)建筑物最外围夯点的轮廓中心线,应比建筑物最外边轴线再扩大1~2排夯点(取决于加固深度)。
(7)土层发生液化时,应停止夯击,此时的夯击数为该遍确定的夯击数或视夯坑周围隆起情况,确定最佳夯击数。目前,常用夯击数为5~20击。
(8)间歇时间是保证夯击效果的关键,主要根据空隙水压力消散完来确定。
(9)当夯击效果不显著时(与土层有关),应铺以袋装砂井或石灰桩配合使用,以利排水,增加加固效果。
(10)夯锤应有排气孔,以克服气垫作用,减少冲击能的损耗和起锤时夯坑底对夯锤的吸力,增加夯击效果。
(三)土层中有软弱土
1.现象
土层中存在黏土夹层,对加固深度与加固效果不利。
2.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在软弱夹层地区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
(2)加大夯击能量。
【任务巩固】
1.对灰土地基、强夯地基,其竣工后的地基强度或承载力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
A.1 B.2 C.3 D.4
2.强夯地基施工中应检查( )。
A.夯锤重量 B.落距 C.落距控制手段 D.排水设施
3.夯击点一般按()网格状布置。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