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土坑的处理
(1)当松土坑的范围在基槽范围内时,挖除坑中的松软土,至坑底及坑壁均见天然土为止,然后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如图2-1所示。
回填材料: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分层夯实回填;当天然土为较密实的黏性土时,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当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黏性土或新近沉积黏性土时,可用1∶9或2∶8灰土分层夯实回填.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200mm。
(2)当松土坑的范围超过基槽边沿时,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采用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当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1∶1坡度放宽;如用1∶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1∶2坡度放宽,如图2-2所示。
(3)较深的松土坑(当深度大于槽宽或大于1.5m时),槽底处理后,还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处理方法:在灰土基础上1~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各配置3根(或4根)直径为8~12mm的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或改变基础形式,如采用梁板式跨越松土坑、桩基础穿透松土坑等方法。
2.砖井或土井的处理
(1)井位于基槽的中部,井口填土较密实时,可将井的砖圈拆去1m以上,用2∶8或3∶7灰土回填,分层夯实至槽底;若井的直径大于1.5m时,可将土井挖至地下水面,每层铺20cm粗集料,分层夯实至槽底平,上做钢筋混凝土梁(板)跨越它们。
(2)井位于基础的转角处,除采用上述的回填办法外,还可视基础压在井口的面积大小,采用从两端墙基中伸出挑梁,或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跨越井的范围,然后再在基础墙内采用配筋或加钢筋混凝土梁(板)来加强。
图2-1 松土坑处理
1—软弱土;2—2∶8灰土;3—松土全部挖出然后填以好土;4—天然地面
图2-2 松土坑超过基槽边
(a)用砂土或砂石回填;(b)用1∶9或2∶8灰土回填
3.局部硬土的处理
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大孤石、老灰土或圬工构筑物,尽可能挖去,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坚硬地基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地基部分凿去300~500m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或砂作软性褥垫,使软硬部分起到调整地基变形的作用,避免产生裂缝,如图2-3所示。
图2-3 局部硬土的处理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