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材料质量检验
(1)主控项目。
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抗拉强度、伸长率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2)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时,应进行防腐润滑脂量和护套厚度的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2004)的规定。
经观察认为涂包质量有保证时,无粘结预应力筋可不作油脂量和护套厚度的抽样检验。
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2004)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3)预应力筋用锚具应和锚垫板、局部加强钢筋配套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的相关规定对其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用量不足检验批规定数量的50%,且供货方提供有效的检验报告时,可不做静载锚固性能检验。
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报告和抽样检验报告。
4)处于三(a)、三(b)类环境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锚具系统,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16)的相关规定检验其防水性能,检验结果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锚具系统为一批,每批抽取3套。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5)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外加剂的质量应分别符合下面①、②的规定;成品灌浆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2015)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①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编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6)等的相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代号、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数量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②混凝土外加剂进场时,应对其品种、性能、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外加剂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等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性能、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混凝土外加剂,不超过50t为一批,每批抽样数量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2)一般项目。
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有粘结预应力筋的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展开后应平顺、不应有弯折。
②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轻微破损处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做损者不得使用。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预应力成孔管道进场时,应进行管道外脱质量检查、径向刚度和抗渗漏性能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金属管道外观应清洁,内外表面应无锈蚀、油污、附着物、孔洞;金属波纹管不应有不规则褶皱,咬口应无开裂、脱扣;钢管焊缝应连续。
②塑料波纹管的外观应光滑、色泽均匀,内外壁不应有气泡、裂口、硬块、油污、附着物、孔洞及影响使用的划伤。
③径向刚度和抗渗漏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 (JT/T529—2004)或《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的规定。
检查数量:外观应全数检查;径向刚度和抗渗耐性能的检查数量应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2.制作与安装要求
(1)主控项目。
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规格、级别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预应力筋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一般项目。
1)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绞线挤压锚具挤压完成后,预应力筋外端露出挤压套筒的长度不应小于1mm。
②钢绞线压花锚具的梨形头尺寸和直线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设计值。
③钢丝镦头不应出现横向裂纹,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检查数量: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5%,且不应少于5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件;对钢丝镦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6个镦头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2)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成孔管道的连接应密封。
②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应平顺,并应与定位支撑钢筋绑扎牢固。
③当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筋曲线孔道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大于300mm,且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应在孔道波峰设置排气孔。
④锚垫板的承压面应与预应力筋或孔道曲线末端垂直,预应力筋或孔道曲线末端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表5-4规定。
检查数量:第①~③款应全数检查;第④款应抽查预应力束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束。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表5-4 预应力筋曲线起始点与张拉锚固点之间直线段最小长度
3)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定位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5-5的规定,其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各类型构件总数的10%,且不少于3个构件,每个构件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尺量。
表5-5 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定位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3.张拉和放张要求
(1)主控项目。
1)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前,应对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达到配套锚固产品技术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且不应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②对采用消除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的先张法构件,不应低于30MPa。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2)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钢绞线出现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钢绞线总根数的3%,且每根断裂的钢绞线断丝不得超过一丝;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3)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检验方法: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
(2)一般项目。
1)预应力筋张拉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张拉力下预应力筋的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②最大张拉应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2)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应检查预应力筋张拉后的位置偏差,张拉后预应力筋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5mm,且不应大于构件截面短边边长的4%。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应少于3束。
检验方法:尺量。
3)锚同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5-6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检验方法:尺量。
表5-6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4.灌浆及封锚要求
(1)主控项目。
1)预留孔道灌浆后,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灌浆记录。
2)灌浆用水泥浆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3h自由泌水率宜为0,且不应大于1%,泌水应在24h内全部被水泥浆吸收。
②水泥浆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重量的0.06%。
③当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6%;当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 24h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3%。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
3)现场留置的灌浆用水泥浆试件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试件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组应留取6个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并应标准养护28d。
②试件抗压强度应取6个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组。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锚具的封闭保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外露锚具和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一类环境时20mm,二(a)、二(b)类环境时5mm,三(a)、三(b)类环境时8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一般项目.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锚具外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其直径的1.5倍,且不应小于3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应少于5束。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