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砖墙常用的厚度有半砖、一砖、一砖半、二砖等,组砌形式通常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如图3-2所示。
图3-2 砖墙组砌形式
(a)一砖墙一顺一丁砌法;(b)一砖墙三顺一丁砌法;(c)一砖墙梅花丁砌法
砖砌体砌筑工艺流程:找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勾缝→楼层轴线引测。
(1)找平放线。砌筑砖墙前,首先在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用水泥砂浆找平,使各段墙体的底部标高均在同一水平标高上,有利于墙体交接处的搭接施工并确保施工质量。根据龙门板上的定位钉或基础外侧的定位轴线桩弹出墙身的轴线、边线和门窗洞口的位置,如图3-3所示。
图3-3 墙身放线
1—墙轴线;2—墙边线;3—龙门板;
4—墙轴线标志;5—门洞位置标志
(2)摆砖样。摆砖样又称撂底,按照规定的组砌方式,先用干砖块试摆,尽量使门洞、窗口和墙垛等处的砖符合模数,满足上、下错缝的要求,借助于灰缝的调整,使墙面竖缝宽度均匀、组砌得当,提高砌砖效率,减少砍砖数量。
(3)立皮数杆。皮数杆是用来保证墙体每皮砖水平、控制墙体竖向尺寸和各部件的木质标志杆,如图3-4所示。皮数杆一般立于墙的转角处及纵、横墙的交接处,如墙体长度很大,应每隔10~15m立一根。立皮数杆用水准仪统一抄平,使皮数杆上的楼地面标高线位于设计标高处。
图3-4 皮数杆设置示意图
1—皮数杆;2—准线;3—竹片;4—圆铁钉
(4)盘角、挂线。墙角是控制建筑墙面横平竖直的主要依据,墙体正式砌筑前,一般先砌墙角,并始终高于周围墙面4~6皮砖,作为整片墙面控制垂直度和标高的依据。墙角砖层高度与皮数杆相符合,做到“三皮一吊,五皮一靠”。墙角必须双向垂直,墙角砌好后,即可挂小线,作为砌筑中间墙体的依据,以保证墙面的平整。一般厚度为370mm及其以上的墙体应当双面挂线,其他可采用单面挂线。
(5)砌筑、勾缝。砖砌体砌筑施工常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操作时右手拿铲从灰浆桶中舀起一铲灰,左手顺势取一块砖,然后右手把灰铺在墙上,左手将砖稍稍蹭着灰面,把灰挤一点到砖顶头的立缝里,然后把砖揉一揉,顺手用大铲把挤出墙的灰刮下,甩到前面的竖缝中或灰桶中。这种砌法灰缝饱满、砖粘结力强,能保证砌筑质量。
除“三一砌筑法”外,还可采用铺灰挤浆法,即用灰勺、大铲或铺灰器在墙顶上铺一段砂浆,然后双手拿砖或单手拿砖,把砖挤入砂浆中一定厚度后放平,达到下齐边、上齐线、横平竖直的要求,铺灰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超过500mm。
勾缝是清水墙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保护墙面和装饰的作用。内墙面可采用砌筑砂浆随砌随勾,即原浆勾缝;外墙面待砌体砌筑完毕后再用水泥砂浆或加色浆勾缝,称为加浆勾缝。
(6)楼层轴线引测。为了保证各层墙身轴线的重合和施工方便,在弹墙身线时,应根据龙门板上的标志将轴线引测到房屋的底层外墙面上(或在内部轴线控制点)。这样,二层以上的各层墙体的轴线,可用经纬仪或垂球引测到楼面上去,并根据施工图上的尺寸进行校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