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混凝土的冬期施工

混凝土的冬期施工

时间:2024-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混凝土工程冬期原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稳定低于5℃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稳定高于5℃时,可解除冬期施工措施;当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而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应按冬期施工的要求采取应急防护措施。混凝土应当在遭受冻结前具备足够的抵抗冰胀应力的强度,该临界强度与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混凝土冬期的施工方法。

(1)混凝土工程冬期原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稳定低于5℃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稳定高于5℃时,可解除冬期施工措施;当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而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应按冬期施工的要求采取应急防护措施。

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度在湿度一定时,取决于温度的变化:+5℃时混凝土强度增长仅为+15℃时的一半;当温度降至-1.5℃~-1℃时,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开始结冰。温度降至-4℃时,混凝土中的化合水开始结冰,冻结对混凝土造成停止水泥水化作用,停止混凝土强度增长。混凝土内部的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冰晶应力,使强度还很低的水泥石结构内部产生微裂缝,同时,减弱了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强度。试验证明,混凝土遭受冻结时间越早,水胶比越大,混凝土强度损失越多;反之,则损失越少。

新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达到某一初期强度值后遭到冻结,开冻恢复常温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还能继续增长,再经28d养护后,其后期强度如能达到设计强度的95%以上,那么受冻前的初期强度,称为“混凝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应当在遭受冻结前具备足够的抵抗冰胀应力的强度,该临界强度与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定义为设计强度等级的30%;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等级的40%;但强度等级不大于C10级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0MPa。

(2)混凝土冬期的施工方法。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当优先选用早期强度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应不低于42.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水胶比不大于0.6。

混凝土冬期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有蓄热法、蒸汽加热法、电热法和掺外加剂法等。

①蓄热法。蓄热法是利用加热原材料(水泥除外)的热量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再加以保温材料覆盖,延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使混凝土冻结前达到临界强度。

优先加热水,如满足不了要求,再考虑加热砂、石。水温视水泥品种和强度而定。当集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应不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防止水泥假凝。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集料和已加热的水,最后再投入水泥。保温覆盖材料可选用岩棉被、草帘、锯末、炉渣等传热系数小的材料。

②蒸汽加热法。当气温较低时,采用蓄热法达不到受冻临界强度时,可以采用低压饱和蒸汽对新浇筑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加热养护。此法耗能多、费用高。常采用汽套法、毛细管法、构件内部通汽法等。

采用蒸汽加法时,应当对升温速度和冷却速度加以限制,对整体式结构的局部加热应当注意温度应力可能会使结构产生裂缝,必要时应当设置施工缝。

③电热法。电热法分为电极法和电热器法两种。

a.电极法是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中,按照一定间距插入电极,利用混凝土本身的电阻将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加热养护。

 B.电热器法是利用各种电加热器,如电阻丝、电磁感应加热器等对混凝土加热养护,应当注意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最好在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④掺外加剂法。掺外加剂使混凝土产生抗冻、早强、催化、减水等效能。降低混凝土的冻点,使之在负温下加速硬化,以达到要求的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