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描述
根据图8-3所示齿轮泵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任务分析
要完成本项任务, 需要掌握拆分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相关知识
一、 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读装配图就是通过对装配图的图形、 尺寸、 符号和文字的分析, 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名称、 用途、 工作原理、 结构特点、 装配关系以及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的过程。
在机械设备的设计、 制造、 装配、 使用、 维修以及技术交流中, 经常会遇到读装配图的问题。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熟练地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能力。
(一) 读装配图的方法及步骤
读装配图的要求如下:
(1) 了解机器或部件的用途、 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了解零件间的相对位置、 装配关系以及装拆顺序。
(3) 了解各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和作用以及名称、 数量和材料。
1. 概括了解
(1)从标题栏和有关资料中, 可以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名称和大致用途。
(2)从明细表和图上的零件编号中, 可以了解各零件的名称、 数量、 材料和它们所在的位置。
(3)分析表达方法。 根据图样上的视图、 剖视等的配置和标注, 找出投射方向、 剖切位置、 各视图间的投影关系, 了解每个视图的表达重点。
齿轮泵是机器润滑、 供油系统中的一个部件; 其体积小, 要求传动平稳, 保证供油, 不能有渗漏; 由16种零件组成, 其中有标准件7种。 由此可知, 齿轮泵是一个较简单的部件。
齿轮泵装配图共选用两个基本视图。 主视图采用了全剖视A—A, 它将该部件的结构特点和零件间的装配、 连接关系大部分表达出来了。 左视图采用了半剖视图B—B (拆卸画法), 它是沿左端盖1和泵体5的结合面剖切的, 清楚地反映出泵的外部形状和齿轮的啮合情况, 以及泵体与左、 右端盖的连接和泵与机体的装配方式。 局部剖主要用来表达进油口。
2. 分析传动路线和工作原理
在概括了解的基础上, 分析各零件间的定位、 密封、 连接方式和配合要求, 从而搞清运动零件与非运动零件的相对运动关系。 一般从动力输入件 (手轮、 把手、 皮带轮、 齿轮和主动轴等) 开始, 沿着各个传动系统按次序了解每个零件的作用及零件间的连接关系。
动力从传动齿轮10输入, 当它按逆时针方向(从左视图上观察) 转动时, 通过键11, 带动齿轮轴3, 再经过齿轮啮合带动齿轮轴2, 从而使后者做顺时针方向转动。 传动关系看清楚了, 即可分析出工作原理, 如图8-30所示: 当一对齿轮在泵体内做啮合传动时, 啮合区内前边空间的压力降低而产生局部真空, 油箱内的液压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进入泵低压区的进油口, 随着齿轮的转动, 齿槽中的油不断沿箭头方向被带到后边的出油口把油压出, 送到机器需要润滑的部位。 凡属于液压泵、 液压阀类的部件都要考虑防漏问题。 为此, 该泵在泵体与端盖的结合处加入了垫圈13, 并在齿轮轴3的伸出端用密封圈7、 轴套8、 压紧螺母9加以密封。
图8-30 齿轮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3. 分析装配关系
分析清楚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 连接方式和接触情况, 能够进一步了解为保证实现部件的功能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部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 连接方式是采用以4个圆柱销定位、12个螺钉紧固的方法将两个端盖与泵体牢靠地连接在一起。 装配关系是传动齿轮10和齿轮轴3的配合为ϕ14H7/k6, 属于基孔制过渡配合。 这种轴、 孔两零件间较紧密的配合, 既便于装配, 又有利于和键一起将两零件连成一体传递动力。 ϕ16H7/h6为间隙配合, 它采用了间隙配合中间隙最小的方法, 以保证轴在孔中既能转动, 又可减小或避免轴的径向跳动。 尺寸30±0.016则反映出对齿轮啮合中心距的要求。 可以想象, 这个尺寸准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齿轮的传动情况。 另外一些配合代号请读者自行分析。
4. 分析零件结构形状和作用
前面的分析是综合性的, 为深入了解部件, 还应进一步分析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和用途。
分析时, 应先看简单件, 后看复杂件, 即将标准件、 常用件及一看即明的简单零件看懂后, 再将其从图中 “剥离” 出去, 然后集中精力分析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复杂零件。
分析时, 应依据剖面线划定各零件的投影范围。 根据同一零件的剖面线在各个视图上方向相同、 间隔相等的规定, 首先将复杂零件在各个视图上的投影范围及轮廓搞清楚, 进而运用形体分析法并辅以线面分析法进行仔细推敲, 还可借助丁字尺、 三角板、 分规等找投影关系等。 此外, 分析零件主要结构形状时, 还应考虑零件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形状, 以进一步分析该零件的作用。
当某些零件的结构形状在装配图上表达不够完整时, 可先分析相邻零件的结构形状, 根据它和周围零件的关系及其作用, 再来确定该零件的结构形状就比较容易了。 但有时还需参考零件图来加以分析, 以弄清零件的细小结构及其作用。
分析装配图中所注各种尺寸可以进一步了解各零件间的配合性质和装配关系。
5. 总结归纳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还要对技术要求和全部尺寸进行分析, 并把机器或部件的作用、结构、 装配、 操作和维修等几方面联系起来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如结构有何特点、 能否实现工作要求、 装配顺序如何、 操作和维修是否方便、 密封防漏是否可靠等, 做到对部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图8-31所示为齿轮泵的轴测图, 供看图时参考。
图8-31 齿轮泵的轴测图
通过以上对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的介绍可知, 要完全看懂装配图, 除掌握上面介绍的一般方法外,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在设计过程中,一般是根据装配图画出零件图。拆画零件图是在全面看懂装配图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装配图主要表达部件的工作原理和零件间的装配关系,不一定把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完全表达清楚,因此,在拆画零件图时, 就需要根据零件的作用要求进行设计, 使其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下面以拆画图8-32齿轮泵装配图中的右端盖为例, 介绍拆图的具体步骤。
(一) 构思零件形状
根据装配图的装配关系, 利用投影关系和剖面线的方向、 距离来分离零件并分析所拆零件的作用及结构形状。 对装配图中未表达完全的结构, 要根据零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重新设计。 对装配图中未画出的工艺结构, 如铸造圆角、 拔模斜度、 倒角和退刀槽等, 都应在零件图中表达清楚, 并加以标准化, 使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得更为完整。
根据零件序号7和剖面符号看出, 右端盖的投影轮廓分明, 空心凸缘的结构也比较清楚, 但端面形状不明确, 而左视图上又没有直接表达, 需仔细分析确定。 从左视图上看,左、 右端盖的销孔、 螺孔均与泵体贯通, 分布情况也很清楚, 而两个端盖上的内部结构和它们所起的作用又完全相同。 据此, 可确定右端盖的端面形状与左端盖的端面形状完全相同。
(二) 确定表达方案
由于装配图和零件图的作用不同, 在拆图时, 零件的视图选择和表达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抄装配图, 而应根据 “零件的视图选择” 中的要求重新考虑。 例如: 轴套类零件应按加工位置安放; 箱体类零件、 叉架类零件应按工作位置安放来选取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经过分析、 比较确定, 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应与装配图一致。 它既符合该零件的安装位置、 工作位置和加工位置, 又突出了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 主视图也采用全剖视, 既可将三个组成部分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反映出来, 也可将其内部结构, 如阶梯孔、 销孔、 螺孔等表达得很清楚。 那么, 该件的端面形状怎样表达呢? 总的来看, 选左视图或右视图均可。如选右视图, 其优点是避免了虚线, 但可省略几个没必要画出的圆, 使图形更显清晰, 制图更为简便, 同时也便于和装配图对照, 故左视图也应与装配图一致。
(三) 零件图的尺寸
拆图时, 零件图的尺寸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装配图上注出的尺寸, 如某些外形尺寸和装配时需要调整的尺寸, 可以直接移到相关零件图上。 凡注有配合代号的尺寸, 应该根据配合类别、 精度等级注出上下偏差。
(2) 对一些标准结构如沉孔、 螺栓通孔的直径、 键槽尺寸、 螺纹、 倒角等应查阅有关标准。 对齿轮应根据模数、 齿数通过计算确定其参数和尺寸。
查表确定M7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用的沉孔尺寸6×ϕ7和沉孔ϕ11深6.5、 细牙普通螺纹M27×1.5及退刀槽的尺寸ϕ24.7。
(3) 在装配图中未标出的零件各部分尺寸, 可以从装配图上按比例直接量取, 数值可做适当圆整。 在注写零件图上的尺寸时, 对有装配关系的尺寸要注意相互协调, 不要互相矛盾。 装配图上未体现的, 则需自行确定。
如确定了沉孔、 销孔的定位尺寸R22和45°, 则该尺寸必须与左端盖和泵体上相关尺寸协调一致。
(4) 零件图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应根据零件表面的作用和要求确定。 接触面与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要低些,自由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要高些。 但有密封、 耐腐蚀、 美观等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则要低些。
有钻铰的孔和有相对运动的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都低, 故给出的Ra分别为0.8μm和0.4μm; 其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则是按常规给出的。
(5) 零件的技术要求
包括表面粗糙度、 几何公差以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技术要求, 应根据零件的作用、 装配关系和装配图上提出的要求来确定, 或参考同类型产品的图样确定。
右端盖的零件图如图8-32所示。
任务实施
任务拓展
拆画回油阀零件图, 如图8-33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