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稷署仪轨》

《社稷署仪轨》

时间:2023-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稷署仪轨》《社稷署仪轨》《社稷署仪轨》社稷坛的构造呈四角形,社坛和稷坛不同,社坛在东,稷坛在西,二者是并列设置。朝鲜王朝建国时,西部仁达坊曾建造了社稷坛。因社稷祭祀属于大祀,所以,国王亲自参与祭祀的举行。但《国朝五礼仪》中没有记载朝鲜王朝后期变化了的祭祀面貌,细节方面有所不足。因此,正祖7年时,依照王命对其重新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编纂,这就是由3册构成的《社稷署仪轨》。
《社稷署仪轨》_朝鲜王朝仪轨

宗庙供奉着祖上神主,社稷供奉着社神(土地神)和稷神(谷食神)。在国家祭祀当中,宗庙祭祀和社稷祭祀均属于最为重要的大祀。宗庙和社稷是象征国家的最具代表性设施,自古王宫的左侧(东边)就设置宗庙,右侧(西边)设置社稷坛,这称为“左庙右社”。不过,宗庙只设在首都一处,而社稷坛则不同,除了首都之外,所有地方郡县的官衙西侧也都设有社稷坛,作为国王的象征,由守令向其行祭祀礼。

《社稷署仪轨》(正祖7年,1783)(社稷署全图)

《社稷署仪轨》(正祖7年,1783)(坛壝图说)

《社稷署仪轨》(正祖7年,1783)(尺度图说)

社稷坛的构造呈四角形,社坛和稷坛不同,社坛在东,稷坛在西,二者是并列设置。两坛的平台上都铺着象征五行的五色土。东边使用的是青色土,西边的为白色土,南边的为赤色土,北边的为黑色土,中央的为黄色土。另外,两坛都供奉着神位,社坛供奉的是国社神(面北)和后土神(面东),稷坛供奉的是国稷神(面北)和后稷神(面东)。

其次,两坛的四周都设置了台阶,台阶周围建有被称为“壝”的宇墙,每面宇墙的四方都辟有红箭门。不过,北边的红箭门有三道,这是因为北门为神出入之门,所以规制被提升了。

朝鲜王朝建国时,西部仁达坊曾建造了社稷坛。该社稷坛于倭乱期间倒塌,宣祖自义州还都后,曾经将社稷神主连同宗庙神主一同暂时供奉在明宗时期的宰相沈连源家中。此后,社稷坛被复原,社稷坛一带建造了祭祀所需的各种设施。社稷坛西侧重新设置了祭器库、宰牲亭、典祀厅、杂物库及守仆房,东侧重新设置了乐器库、安香厅、遮帐库、乐工厅和部将直所等。

因社稷祭祀属于大祀,所以,国王亲自参与祭祀的举行。稷祭有春祭(仲春第一个戌日)、秋祭(仲秋第一个戌日)及腊祭(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即腊日)等定期祭祀,这是大祀。此外,国家有特殊事情时,也在此举行随时告知事由的告由祭,或举行祈祷丰年的祈谷祭,或当国王、王妃病情危急时举行祈祷祭。另外,这里也举行祈告祭。

举行祭祀时,准备祭物,演奏音乐,还表演舞蹈。音乐分登歌和轩架,登歌是在台阶上演奏,轩架是在台阶下演奏。演奏登歌时主要使用琴瑟等弦乐器和管乐器等,乐工还跟着唱歌。演奏轩架时,主要使用编钟、编磬、柷、敔等挂着的或置于地上敲打的乐器,因此称此音乐为轩架。不过,同《国朝五礼仪》中所规定的音乐相比,朝鲜王朝后期的音乐在规模上有所缩小。

舞蹈由文舞和武舞构成,这两种舞蹈原来都是由48名排成6排所跳的六佾舞,不过,到了朝鲜王朝后期,则一缩而为由36名排成6排所跳的六佾舞。

有关以上社稷祭祀的内容,《国朝五礼仪》中都有所记载。但《国朝五礼仪》中没有记载朝鲜王朝后期变化了的祭祀面貌,细节方面有所不足。因此,正祖7年(1783)时,依照王命对其重新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编纂,这就是由3册构成的《社稷署仪轨》。该仪轨共制作了几件我们无从知晓,现在尚存的只有1件,其收藏处不详。[1]仪轨中收录着许多黑白图说,以社稷坛的全图为首,还包括坛壝、馔实、祭器、乐队、乐器、舞蹈、祭服及祭祀用尺,对于理解社稷祭祀的本质可谓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

不过,该仪轨所记录的是正祖以后到纯祖4年(1804)2月为止的内容。估计应该是正祖时期编纂完之后,到了纯祖时期,又补充了部分内容。

注释

[1]首尔大学奎章阁于1997年刊出了该仪轨的影印本,其中收录了高英津的详细题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