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集成活动覆盖企业信息化的诸多方面,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而具体目标主要有: 实现管理信息的有效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建立适应性的系统和过程,建立一体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进与客户的联系,提供加强型供应链,提供对电子商务的支持等。 这些目标不仅是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提供企业集成方案的业务基础。
1. 高效信息管理的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商品,信息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信息化的今天,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信息管理需要以下5个要素。
①数据一致性。 管理信息需要对来自企业不同部门、 不同系统、 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它们进行比较,所以要求这些数据在编码、 度量单位、 参考角度等方面必须保持一致,以便于分析和比较。
②数据可访问性。 对于管理者而言,来自不同地方的数据必须是可访问的,即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当管理者要访问这些数据时,它们必须是可见的。 虽然可以预先将数据汇编在定义的报告中,但是,由于很多问题管理者是不可能事先预料到的,因而管理者需要的信息也是随机的,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就要求在系统开发时做好数据来源的协调。
③过程一致性。 过程一致性一方面要求企业基本的运行数据可以通过一致的基于浏览器的接口加以访问。 信息系统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导入数据库中,然后进行计算,并将这些数据以更简单、 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要求企业通过自身的协调,使每一天、 每个部门的过程衡量保持一致。
④异常报告。 系统应当能够识别意外事件,提供异常报告,提高意外事件的可见度,以便提出解决方案,采取行动,防止意外事件再次发生。
⑤历史数据分析。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 认识、 理解问题和发现机遇。 例如,观察业务过程的变化趋势可以在早期就发现紧迫问题 市场的趋势可能蕴涵业务机遇。能够提供对历史数据的访问功能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预测预警时提供历史数据的支撑,但是这些数据必须在整个企业保持一致。
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在保持数据一致性和可访问性、 过程一致性等要求的基础上,对来自多个系统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管理信息的有效应用,便于查找和检索,使管理者能够及时、 准确地了解企业业务的运行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和机遇,进行有效的决策。
2. 优化业务流程
如何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 业务运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所有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和塑造新的业务流程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而作为企业信息化关键的信息系统集成,在对企业业务活动及相关历程进行关键性的重新设计和根本性变革 (即业务流程重组) 的基础上,一方面能够消除企业流程中的手工操作,防止数据的重复记录,实现企业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业务流程优化 另一方面,可以简化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流动,优化重组这些信息流,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实现信息共享,为决策者提供集成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分析市场趋势,评价交易效益或者评估企业内部机构的合作效率。
通过建立统一数据库、 远程通信网络以及标准化的集成系统,可以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在保持灵活服务的同时,获得规模效益。 例如,某企业的总公司与其供应商使用一个共同的集成系统,企业内各部门依然可以自己订货,但必须使用集成系统。这样,总部就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掌握全公司的需求状况,并派出采购部与供应商谈判签订总合同。 在执行合同时,各部门又根据数据库,向供应商发出各自的订单。
3. 安全性与可靠性
网络环境的变化,给企业信息系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 由于网上信息和用户的分布广泛性、 用户及其权限的多样性,可能出现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访问系统甚至破坏系统、 授权用户访问权限以外的数据等情况。 系统安全性成为影响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信息系统集成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安全性应该是集成信息系统的一个完整部分,它必须包括防火墙、 用户验证、 授权、 数据完整性、 数据保密性、 不可否认性等要素。
信息系统集成不仅要解决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还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加大了企业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人们越来越依赖自动化的处理、 简化的业务功能、 系统行为的协调和对信息的访问,而一旦系统瘫痪,所造成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 这就要求企业所依赖的系统必须比原来更加可靠。 企业可以通过减小系统可能失效的风险、 尽早检测到故障、 限制失效影响范围等技术,从可靠的系统需要技术和过程解决方案两方面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例如,每隔一段时间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建立系统更新日志等。
4. 适应性的系统和过程
由于技术变革和业务行为的全球化、 市场的快速变化、 激烈的竞争、 重组等原因,当今企业的环境时刻都在变化,企业的系统和过程必须能够支持这些变化。 为了实现系统和过程的可适应性,它们必须被结构化,以便于实现如下目标:
①每个业务功能的职能和控制已经被定义和制订
②每个业务功能只能被定义一次,并以一致的方式执行
③业务功能之间的耦合和相关性达到最小化。
这里说的业务功能包含了系统和人员。 如果业务功能的职能和控制不一致,那么定义和实现起来就会有困难。 如果相同的业务功能在不同的地方或组织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定义,那么当其需要改变时,重新定义会很困难,结果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而业务功能之间的耦合将会增加复杂度和变化所影响的范围,这些影响不仅很难被理解,而且会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系统和过程的可适应性是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关键,同时,也需要企业的系统和过程能够适应业务执行方式的不断变化。 成本的降低以及质量的提高都需要不断改进过程,如果系统和过程难以改变,或者由于这些变化会带来新的问题而存在很大的风险,那么这些改进就不可能实现。
5. 增进与客户的联系
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讲,信息系统集成可以促进企业和客户间的相互了解,使企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其客户,使客户可以更方便、 快捷地进行交易。 对每一位客户而言,通过信息集成,可以把企业当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多个部门或部分,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希望企业能够识别自己、 重视自己的长期支持的愿望,而且也避免了向企业的多个部门重复提供信息的情况。 对企业而言,信息集成可以使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客户信息,对海量、 分散的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潜在客户,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 例如,根据客户以前购买的产品信息,能够促进其他产品的销售或前项交易的附加服务。
要增进与客户的联系,就需要集成应用 要全方位了解客户关系,就要求集成系统包含每个客户的全面信息,例如,客户在企业的购买记录、 客户与企业的联系方式等。 客户可能通过网络与企业联系,也有可能通过电话联系企业,甚至是亲自访问,无论哪种方式,所有这些信息都应该被整合归纳,记录在集成系统中,即使这些信息分散于相互独立、 垂直的不同部门的应用中也应如此。
6. 提供有效的供应链
现实中,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合作伙伴乃至其他外部企业的联系愈加紧密。 通过信息集成,可以使供应链上各企业间能更好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更有效地协调各种活动,加强企业间联系,使整个供应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种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组织之间不仅可以实现内部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间的信息交换,还能通过集成系统达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使内部和外部信息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实现系统集成,关键是实现企业内外部异构的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这就需要设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接口。 以往各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往往由于系统结构、 网络通信协议、 文件标准等环节的不统一而呈现分离的局面,而通过Internet的 “标准化” 技术,建立供应链中的跨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法,可以使内外部信息环境集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整体。 企业将以更方便、 更低成本的方式来集成各类信息系统,更容易实现数据库的无缝连接。
7. 对电子商务的支持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家喻户晓。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Internet为交易场所的商品交易方式,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电子商务的支持是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电子商务作为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中的重要方面,成为延伸到客户和业务伙伴中的最基本的企业集成内容。
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交易伙伴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集成,而且与企业内部的数据交换不同,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上进行的,是在独立的法人实体之间进行的,它们的目标和定位与企业内部相互通信的部门不一样,不仅需要与客户和业务伙伴的系统及应用要求相兼容,还需要提供及时可靠的安全机制,这就对信息系统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使集成的信息系统能更有效地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在集成前从技术上和组织上进行调整,理顺企业内部过程,以便进行不间断的电子商务交换,和新客户、 业务伙伴建立新的联系,更快地对客户和合作伙伴做出反应,同时为产品的订购提供当前的状态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