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

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

时间:2024-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室内配线及电器设备必须保证安全运行。室内配线施工时,配线位置及电器安装位置的选定,应注意不要损坏建筑物的美观,且应有助于建筑物的美化。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导线的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蓝色绝缘导线。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应可靠。

3.1.2.1 室内配线的基本原则

室内配线首先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安全。室内配线及电器设备必须保证安全运行。因此,施工时选用的电器设备和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必须是合格产品。施工中对导线的连接、接地线的安装以及导线的敷设等均应符合质量要求,以确保运行安全。

(2)可靠。室内配线是为了供电给用电设备而设置的,必须合理布局,安装牢固。

(3)经济。在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和发展的可能条件下,应该考虑其经济性,选用最合理的施工方法,尽量节约材料。

(4)方便。室内配线应保证操作运行可靠,使用和维修方便。

(5)美观。室内配线施工时,配线位置及电器安装位置的选定,应注意不要损坏建筑物的美观,且应有助于建筑物的美化。

配线施工除考虑以上几条基本原则外,还应使整个线路布置合理、整齐、安装牢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应严格按照其技术要求,进行合理的施工。

3.1.2.2 室内配线工程基本规范的要求

(1)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2)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还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3)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技术文件应齐全。

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4)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现行规范和国家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5)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2)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3)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坐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4)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5)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6)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7)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8)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9)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 mm

(10)配线工程釆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锈漆。

(11)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3.1.2.3 配线基本规范的要求

(1)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3-2的规定。

表3-2 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2)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3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4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5的要求。

表3-3 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表3-4 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表3-5 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3)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2)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②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③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3)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5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和焊渣。

4)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

5)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6)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7)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

8)在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4)瓷夹、瓷柱、瓷瓶、塑料护套线和槽板配线在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护管保护;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与楼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但在装设开关的位置,可与开关高度相同。

(5)入户线在进墙的一段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

(6)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7)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

(8)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6的规定。

表3-6 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

(9)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导线的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蓝色绝缘导线。

(10)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记录。

(11)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应可靠。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做模拟动作试验,并应做好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