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泛培育全民交通海权意识

广泛培育全民交通海权意识

时间:2024-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西方交通海权发达国家,当前,我国民众对于交通海权的概念、内涵和边界还很模糊,对于交通海权的参与度与西方交通海权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海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最重要的手段。三是建立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国民交通海权观教育体系。

相比西方交通海权发达国家,当前,我国民众对于交通海权的概念、内涵和边界还很模糊,对于交通海权的参与度与西方交通海权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交通海权意识的培育,要通过不同层次进行,以大中小学校的教育为主,配合社会团体、机构、社区等海洋科学知识普及性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载体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建议: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重建民族自信心和激发民族自豪感。海洋文化大气、强悍、机智、热情、浪漫、生机勃勃、充满想像力与创造性的特质正是中华民族尊崇和褒扬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我国曾经是历史上的交通海权强国,600多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建立了“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总和”的无敌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的”[2]。郑和在实践中形成的海权思想,将海洋与国家富强、民族安危联系在一起,深刻地阐述了发展船队、控制海洋对国家安全和贸易的极端重要性[3]。他的有关海权方面的论述比孙中山的海权论述早480多年,比美国的马汉早近500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海洋精神,向世界展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需要进一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是从“强国梦”的角度强化海洋意识和弘扬海洋文化。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海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最重要的手段。中国历史上的荣辱盛衰都与海洋的开放或闭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海洋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加强。对于国家来说,谁发展了交通海权,谁就占据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是建立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国民交通海权观教育体系。在大学开设交通海权类选修课程,特别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交通海权的国际争端热点问题;开展多样的学生涉海实践活动,通过发展帆船、潜水等涉海运动,激发青少年保护海洋、探索海洋、维护海洋权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心怀“海洋强国”梦想,在参加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四是鼓励社会团体、涉海机构、航运企业等开展交通海权知识普及性教育。通过举办海洋知识讲座、开放图书馆、举行各种专题讨论、充分利用“航海日”、“海员日”等活动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交通海权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刻意义;通过大力开展涉海活动志愿者队伍建设,布置沿海搜救与海洋环保志愿者站点,吸收社会公休海员的参与,逐步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专业能力的交通海权维护志愿者队伍。

五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大量生产、复制、传播利于推进国民交通海权意识水平的新闻、信息、影视产品及娱乐节目,开办优秀的交通海权知识类栏目,逐步提高国民对交通海权问题的关注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