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中设备具有硬件平台异构,高度动态和随时移动的特点,需要建立多层适应性活动资源空间模型,以实现可平滑过渡的层次化智能设备自适应管理运行平台。
物理环境中所有的设备都具有自己的服务功能,中间层将发现的设备的服务进行组合,通过协议解析和归一化,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借口。物联网设备的智能性就体现在异构的设备构成的系统具有情境感知,任务迁移,智能协作和多通道交互的特点。
情境感知
情境感知应用可捕获、分析多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作出响应。情境感知过程涉及:情境信息的收集,情境建模以及基于情境模型的普适应用。情境感知建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基于本体的方法和基于逻辑的方法两类。
基于本体的方法
采用本体方法描述物联网中各类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逻辑的方法
情境感知接口包含上下文信息元组,动作元组,推导上下文和基于逻辑的情境表达式。
服务端主要提供组件下载,迁移任务的缓存管理以及应用迁移相关数据的存储;应用端为无缝迁移平台的核心,实现任务的中断和恢复。
应用端采用三层设计:应用层,迁移管理层和基础服务层。应用层实现支持任务迁移应用软件,在编程模型基础上开发具体的应用程序;迁移管理层控制应用端有关任务迁移的流程;基础服务层提供在OSGi规范基础上拓展的服务。另外,情境管理作为第三方组件,根据用户信息或环境变化等变化,决定是否发起应用迁移。
智能协作
设备协作是指通过协调不同设备提供的服务,整合已有的可用服务的功能,构造功能更为丰富的新的组合服务。在物联网系统中,用户任务的执行可以随着用户位置的变化从一个节点迁移到另一个节点上。
多通道交互
多通道交互是指使用多种通道与计算机通信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其中“通道”指用户表达意图,执行动作或感知反馈信息的通信方法。
国内外对于多通道交互的研究是从多个侧面展开的。其中,多通道界面的心理学基础问题,软件体系结构,多通道信息整合模型和算法,网络多通道用户界面以及多通道软件的实际应用是重点。 目前,多通道信息整合技术研究方面的主要模型有:面向任务的多通道界面结构模型,分层整合模型和基于概率的指称整合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